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回答问题(共12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回答问题(共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3分)
(1)渔人甚之        (2)复前行,欲其林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太守            (5)欣然往               (6)未果,病终 
小题2: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小题3:选出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2分)
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
C.闻之,欣然规往D.具答之
小题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案

小题1:(1)异 感到奇怪(2)穷 走完(3)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4)诣 拜见(5)规 计划(6)寻 不久
小题1:(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2) (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世道,(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小题1:A
小题1: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A为“助词,无实意”,其他的为“代词”。
小题1: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短文的中心主题理解作答。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回答问题(共12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每题1分,共4分)
①而两狼之驱如故 并:              ②眈眈相向    眈眈:           
③屠起           暴:              ④一狼其中  洞: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小题3:阅读①——④段,简要概括四个情节,每个情节只限用两个字。(4分)
小题4: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语句是什么?(1分)
小题5: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什么?(2分)
小题6: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1)阡陌交通                (2)其丈夫担粪灌园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12分)                    满井游记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③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小题1:指出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冻风时∕若有奸犯科及为忠善者B.知郊田之外∕一反焉
C.欲出不之心而寓之酒也D.娟如拭∕徒步则汗出浃背
小题2:翻译句子(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小题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作者在第②段写游满井时,先总写了满井的春色,接着用生动的比喻“          ”写了自己的心情;在描写鸟、鱼时,用“          ”、“          ”的拟人手法写出了鸟、鱼富有人情的乐趣,从而衬托作者游满井时的心情。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①段先写北国早春没有春天的气息,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
B.文章第②段是写满井景色特征,接着对之进行详细描写,逐层写出郊外早春景色的迷人。
C.本文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因天气奇寒久未出门,游览满井时抑郁沉闷的无奈心情。
D.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3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其筋骨   劳:         (2)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3)虽长大  若:            (4)於是信视之  孰:        
小题2:用竖线“∣”给下列句子断句(1分)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小题3: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管夷吾举士然后知生忧患
B.劳筋骨常数从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C.出则无敌国外患人多厌之
D.人多厌者众辱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小题5:根据【甲】文的论述,结合【乙】文的叙述、描写,请你猜想一下,韩信将来能否担当大任?试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这一思考也带一些“禅”的意味。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红叶,从高处安然飘落,并且不带一丝的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对于自然规律,人总是明知故违,不去顺从。譬如,古代帝王们,去炼长生不老丹,就是典型的一例。而植物们就不,尤其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们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不是动物学家不谙鸟类的生死规律,但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我说的是自然死亡、弃身明眼处,连麻雀都如是。我甚疑惑,它们是怎样处理自己后事的呢?或者说生死更替的呢?
⑤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就是到了百年之后,也要讲阔气讲排场。我每到兵马俑发掘处,就感到浑身不自在,替那些帝王将相脸红。他们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是可悲的心态。
⑥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那时那里还没有柏油路,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河水清澈,似一条玉带在静静地流。作家毕淑敏激动地地对我说,她从未见到如此美妙的河水,这哪里是什么河水,简直就是流动中的碧玉。
⑦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已是这里的主色调,尤其是变红的槭树漫山遍野地灿烂在那里,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金黄和火红都退到了一山的朦胧里。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他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⑧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们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门,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⑨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⑩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小题1:关于红叶,作者有哪些带有“禅”的意味的思考?(4分)
小题2:“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能否把“一袭袈裟”换成“火一般”?为什么?(4分)
小题3:文章写的是红叶,但多处却写到动物,如第④段写麻雀,第⑦段写水鹿,它们各有何作用?(4分)
小题4:“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这里的“有色眼镜”指什么?(4分)
小题5:“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