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选自《论语》)
注释: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5分)
①有仙则 名:                    ②惟吾德   馨: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亵玩:          ④陶后有闻 鲜:     
⑤人不其忧  堪: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填空。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的写法方法;甲文的作者刘禹锡和丙文的颜回都具有       的高尚品质。(2分)
小题4:刘禹锡身居“陋室”,周敦颐“独爱”莲花,颜回乐在“陋巷”,这都表现了他们高洁的志趣。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请说说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 ①出名(著名)      ②品德高尚   ③玩弄  ④少  ⑤忍受
小题1:(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小题1:(2分)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小题1:(4分)能够答出人物的高洁品质,阐明自己的理由即可得分。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了解托物言志写法的特点,明确托物言志写法的作用。
小题1: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陈章侯蔑视显贵》一文,完成小题。(14分)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有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怫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①诞僻:怪僻。②周其乏:周济他们的贫困。③藉:依靠。④索:求。⑤搦(nuò)握。⑥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⑦强:强迫。⑧头裸体:摘掉帽子,脱掉衣服。⑨怫然:生气的样子。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游于酒(      )     ②千金不为搦笔也(      )
③谩骂不(      )     ④乃自先(       )
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诱之入舟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D.今方来,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小题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尤  喜  为  贫  不  得  志  人  作  画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小题5:文中表现陈章侯蔑视“一龌龊显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水微香(泾河)
①天色还灰蒙蒙的,东方初升的亮白映在我家7EB8糊的九宫格木窗上时,母亲已起床。梦境里,我隐约听见院子里扁担钩子相互撞击的声音、水桶摇晃的声音。母亲又要去挑水了。
②这个村庄依山而居。一道山泉从山谷潺潺流出,穿村庄而过。村里的人畜饮用水主要来源于这条小溪。乡亲们在村南头干净宽阔的高处架了一个石槽,溪水流经石槽,可以直接流进水桶,担水淘菜很方便。这个地方就叫水槽了。
③我起床的时候,母亲已完成了她每天早晨的第一道功课,厨房那口赤褐色的大缸里已清水满盈。我计算过,按我家那对水桶的盛水量算,要担满这口大缸,是要挑四担水的。母亲要在水槽和我家往返跑四趟。母亲的额间浸着汗珠,身上散着热气,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衫。而她的眉宇间却闪烁着明亮的精气神,有一股虔敬的威严和幸福感在里面。多年来,她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从不饮用水缸里昨天盈余的陈水,而是每天必须从水槽那里挑来清新的鲜水。端详着圆月一样充盈的缸口,聚敛的清水沉静地与母亲对望着,清幽深邃,一股新鲜的清香扑向她的脸面。那缸水,成了母亲心头独一无二的圆月,明亮地照耀着她,在她的心头晃来晃去。
④那水,流经清幽的山谷,带着山涧车前子、蒲公英百草的清香,红鼻血花、野黄菊千花的芳泽,草莓、樱桃、蓝梅子野果的甘甜;带着林间白桦枝头滚落的晨露;带着云卷云舒的雾霭的优雅;带着启明星的光辉,一路欢歌来到我家。这水是透亮的、清冽的、芬芳的。母亲说,喝上干净新鲜的水,心里是亮堂的,人一天是感觉不到乏的。
⑤母亲像守护金子一样守护着那口缸,从来不许畜禽靠近,更不许小孩子们接近。小猫小鸡对那口缸是望而生畏的,每有靠近半步,就会遭至母亲的呵斥和追赶。为防意外,母亲特意让父亲做了两块厚重的木盖,重重地压在缸口上。那木盖我小时候是揭不起的,所以,也无从接近那缸水。
⑥这缸水,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带着某种神圣的意味。我有时站在院子里,看见静静站立在厨房漆黑的角落的那口水缸,觉得它是那般清苦和孤独,又觉得它满腹高贵与清香。趁母亲不在的时候,我有时悄悄溜进厨房,用手摸着水缸光洁温润的赤褐色釉面,手掌上沾满了潮润与冰凉的水珠。再次轻抚,却意外感觉到缸体上传递出一股母性的柔情,那股柔情是那样宽广、熟悉、绵延不绝。
⑦在流火的七月,放牛或放学回家嗓子冒烟的时候,我多想喝一口缸里的清水解渴。我静静地站在缸边,看着母亲郑重其事地揭开水缸上的木盖,舀出半瓢清水倒进瓷碗递给我。那半瓢水在碗里荡漾着微弱的涟漪,欢快而愉悦,像渴望鱼儿的小海洋。我迫不及待地饮了一口,一股透心的冰凉通过舌苔直达内心,一股从未有过的澄澈迅疾传遍全身。那口水在我看来,是甜过蜜汁的,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那半碗清水更甘醇甜美的了。包括我的父亲和哥哥们,从七、八月的“麦趟子”上下来,也都是大汗淋漓地先钻进厨房,饮半瓢甘洌的清水后,才惬意地坐在杏树下稍作休息,再洗漱吃饭。
⑧岁月荏苒,清水为伴。我有时想,我这身子里面定然已被母亲悄悄注入下了一股小小的清流。它的样子应该酷似那条清澈的小溪,每时每刻都回旋萦绕在我的血液里,支支汊汊遍布我的全身。(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11期)
小题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词句,从而理清这篇散文的思路。(6分)
_____________→清水的特质→母亲护水_____________→家人喝水→_____________
小题2:题目“清水微香”点出了本文所写的水哪些特殊性质?(4分)
小题3:这篇散文语言清新、形象,充满灵气,文中画线句子就是最好的佐证,请任选一题自选角度细细品析。(4分)
(1)端详着圆月一样充盈的缸口,聚敛的清水沉静地与母亲对望着,清幽深邃,一股新鲜的清香扑向她的脸面。
(2)那半瓢水在碗里荡漾着微弱的涟漪,欢快而愉悦,像渴望鱼儿的小海洋。
小题4:母亲为什么会像守护金子一样守护着那缸水?(4分) 
小题5:这篇散文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4分)
相与步于中庭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水清洌       
悄怆幽邃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甲乙两文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甲文用比喻的修辞描写了月光的____________;乙文用游鱼来____________(描写方式)写出了潭水的____________。(3分)
小题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时所作,都是借景抒情,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试做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罗烨的《醉翁谈录》一文,完成小题。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注】① 神:灵性。② 厮:相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吾位居汝上(       )         ②居汝上也(     )
③若,则眉有何能(       )     ④吾居眼鼻之下(     )
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吾若居眼鼻之下
A.而忘操之(《郑人买履》)B.故时有物外之趣 (《幼时记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记》)D.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方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其奇者:(   ) (2)乘御风:(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美春冬B.引凄异美池桑竹之
C.哀转久避秦时乱来此D.未复有能与奇者 如土石何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
小题4:甲乙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点写出了山川之美,宛如一幅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在两文中作者都不约而同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山的  特点和水的  特点。(2分)
小题5:两文都写山水的秀丽,请你体会在文中作者所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