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习惯说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
习惯说
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 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扩展。  ③踬:绊倒。
④蹶然:猛然。          ⑤中人:影响人。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停顿。(停一处)(2分)
蓉 复 履 其 地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俯读(        )   (2)每之(       )
(3)谓童子(         ) (4)地坦(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习之中人甚矣哉!
(2)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小题4:文中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即事寓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案

小题1:蓉  / 复 履 其 地
小题1:(1)连词,表修饰 (2)踩、踏 (3)转头看 (4)…的样子
小题1:(1)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
(2)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小题1: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中、贵、慎”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习惯说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若】;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爱莲说(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3分)
(1)可爱者甚(       ) (2)不不枝 (       ) (3)乎众矣(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从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之”字用法及意义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相同的一项。(   )(2分)
A.花之隐逸者也B.何陋之有C.两狼之并驱如故D.渔人甚异之
小题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 柳宗元《黔之驴》)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蔽林间之    (            )    (2)稍近狎(             )
(3)驴不胜怒,之(             )    (4)告之曰(             )
小题2:下面各项中“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3分)
A.有好事船载以入B.觉无异能
C.生而眇不识日D.问之有目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小题4: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达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2分)
小题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小题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3分)
小题4:第③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臣请献一朝之贾
小题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4: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
小题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欧阳文忠讥唐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半夜非钟鸣时,疑诗人偶闻此耳。”且云:“渠过姑苏,宿一寺,夜半闻钟。因问寺僧,皆曰:‘分夜钟,曷足怪乎?’寻闻他寺皆,始知半夜钟惟姑苏有之。”予考唐诗,知欧公所讥,乃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然唐时诗人皇甫冉有《秋夜宿严维宅涛》云:“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且维所居正在会稽,而会稽钟声亦鸣于半夜,乃知张继诗不为误,欧公不察
(选自宋朝吴曾的《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释】①欧阳文忠:欧阳修。②渠:你。③分:半。④考:考察,研求。⑤维:即严维。⑤察:考核,调查。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且 维 所 居 正 在 会 稽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1)云(        )    (2)尝(        )  (3)然(       )
小题3:说说“半夜非钟鸣时,疑诗人偶闻此耳”的意思。(2分)
小题4:欧阳修为何要讥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2分)
小题5:作者(予)认为欧阳修的观点对不对?理由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