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4分)
(1)或异二者之(           )     (2)吾谁与(           )
(3)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4)至有忘其长吏者(     )
答案

小题1:D
小题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他(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使一万多人都活了下来。(“活”译成“救活”也对)
郑公空闲的时间就和文人们喝酒颂诗
小题1:郑板桥是一个廉洁奉公、平易近人、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绘画技艺高超的人。郑板桥能走进百姓与民同乐关心百姓,范仲淹有报效朝廷忠于皇上的思想。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表并列。B、表顺承。C、表顺承。D、表修饰。例句中的“而”表修饰。所以,选D项。
点评:“而”在古代汉语中主要起到“连词”的作用。一般有:表并列,表顺承,表转折,表修饰。具体作用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注意“以是因为的意思”,还要注意这个句子采用了“互文”的手法。翻译(2)时,注意“即使立刻的意思,活是让---活的意思”,还要补充出主语“郑燮”。翻译(3)时,注意“之是助词,辄是就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说明郑板桥廉洁奉公;“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说明他平易近人;顶着被朝廷怪罪的压力开仓放粮,表现他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以画兰、竹为长”说明他绘画技艺高超。从中可以看出郑板桥以“关爱百姓”为主,而范仲淹以忠君思想为主导。
点评:分析郑板桥与范仲淹的人物形象,关键在于结合文章中对此二人的具体描写,根据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思想的不同之处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4分)
其二(     )              若之乎(     )                           
蒋氏大(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小题3:根据例句的修辞,再从选文中摘录一句。(1分)
例:①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题4:文中的“虽鸡狗不得宁焉”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同样是写鸡鸣狗叫,你觉得两者反映的现象有何不同?(3分)
                                                                     
小题5:你是如何理解评价“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节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又何焉(     )        小惠未(     )   
逐齐师(     )          之则亡。(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悍吏之来吾乡D.处处志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小题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小题5:选文中曹刿和管仲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1分,只标一处。)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2分)
(1)项为之(              )  (2)喷以烟(            )
(3)一癞虾蟆(              ) (4)数十(            )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小题4: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1)丰富想象:                                                   
(2)仔细观察:                                                   
小题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0分)
叶子时期的梅   
⑴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⑵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⑶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⑷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⑸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⑹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⑺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⑻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⑼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⑽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你认识它吗?”
⑾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小题1: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       梅到       梅。(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2分)
小题2:“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结合前文内容,分别揭示“显露”与“隐藏”的含义。(可摘原文语句,也可自己组织语言作答)
“显露”:                                                         
“隐藏”:                                                        
小题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分)文章结尾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怎样理解其深刻含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或短语:(2分)
(1)春和明(     )        (2)以水沃面(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4分)
小题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