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言文《卖油翁》,完成题。(9分)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卖油翁》,完成题。(9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划四处)。(2分)
以 钱 覆 其 口,徐 以 杓 酌 油 沥 之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1)但微之(           )
(2)之,久而不去(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我酌油知之宁可急相弃邪?B.康肃笑而遣卒辇而致
C.钱孔入,而钱不湿三峡七百里中D.康肃笑遣之有寄千金无券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用一个成语概括)(1分)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画对两处给1分)
小题2:.(1)点头(2)斜着眼睛看      
小题3:B
小题4:(1)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2)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小题5:熟能生巧。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整体感知句子的意思,根据语意“用一枚铜钱挡住了葫芦口,慢慢的将杓酌油灌进去”可知,画四处,则要把中心语与修饰限制的成分分开,即“以钱、徐、以杓”是修饰语,后面要停顿。
点评: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1)主谓之间要停顿(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3)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4)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5)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
小题2:试题分析:颔、睨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其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容易理解,不容易出错。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以”第一句中译为凭,凭借。第二句中译为因为。“自”第一个字译为从,第二个字译为在。“而”第一个表修饰,第二个表转折。只有B中的“之”都是代词。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安”“轻”‘射’等。“安”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怎么,怎么能的意思,“轻”是轻视的意思,‘射’此句中是名词,射技的意思,这几个词较为典型,都是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也是易错的。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5:试题分析:“用一个成语概括”是审题的关键点,本文的道理很明显,“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就阅读的关键所在,“熟”是最主要的启示,即“熟能生巧”。
点评:对于课外文言文,我们平时要适当的读一些,尤其是古代的成语故事。借助自己对成语故事的了解,可以增强对小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谈启示时,要根据文章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人物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的时候,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句、抓住重点内容、多角度考虑是很重要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卖油翁》,完成题。(9分)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遗(wèi):赠送    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则耕于田间(               )   ②竟年如(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小题3:“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小题4: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仙人掌花
曹乾石
⑴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⑵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⑶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⑷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⑸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⑹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⑺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⑻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⑼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⑽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⑾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⑿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⒀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⒁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小题1:通读全文,请找出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2)段中“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3)段中说“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中的“啄食”一词形象生动,请写出你的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8)段中 “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句中“奇迹”一词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第(13)段中的“不甘泯灭的美”的含义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本文对比巧妙鲜明,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3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虞初新志》)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线词语。(3分)
(1) 左臂挂念珠倚(       )
(2)(    )右臂支船
(3) 佛印绝(      )弥勒
(4) 阡陌交通(      )
(5)屋舍俨然 (     )
(6)如外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6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小题3:写出两个出自[乙]文的成语。(2分)                                            
小题4:[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10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字的意思。(4分)
①沿溯阻             ②王命急宣                  
③不以也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                                                                
小题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童年趣事(10分)
  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不必说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游泳、钓鱼、捉螃蟹、捉龙虾,抬来家里的大木盆划船;也不必说我们在草地上打滚、摔跤、捉蛐蛐、捉蚂蚱,看两头大黄牛打架。单是村东头那颗歪脖子的大枣树,就有无限的乐趣。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
  夏天来了,歪脖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
  秋风送爽,歪脖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
  秋去冬来,歪脖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掏鸟窝一般要两个人,一个掏,一个接,动作要干净利落,不然,碰到大人是要挨打的,因为大人们说那是益鸟。但那时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益鸟,什么是害鸟,只是想尝一尝鸟肉是什么滋味。掏出鸟后,我们先把鸟***死,拔掉鸟毛,剖开鸟腹,除去内脏,然后浇上酱油,撒上盐。当然,这些都是从家里“偷”出来的。这些都干好了,就把鸟放在火上烤。烤熟后,大家一人一口,津津有味地分享这“野味儿”。那诱人的香味我永远也忘不了。
  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
小题1:本文按四季的更替回忆童年与大枣树有关的四件趣事,请分别概括。(4分)
(1)春天:__________                            
(2)夏天:__________                            
(3)秋天:__________                            
(4)冬天:__________                            
小题2:本文紧扣“趣”字有详有略的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请以第二段为例,说说本文详写的是什么事,略写的又是什么事?(2分)
(1)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结构完整,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在冬季记趣中讲到了捣鸟窝这样的事情,请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爱护鸟类有哪些好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