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李氏之鸠①》一文,完成小题。(14分)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②有私持物...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李氏之鸠》一文,完成小题。(14分)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鸠(jiū):鸟中的一种。②僮婢:僮仆婢女。③贾:做买卖。④易:交换。⑤绐(dài):哄骗。
小题1: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6分)
⑴ 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过于鹦鹉,甚(        )
②鸠觉其(       )
③至贾家,则舍之(       )
④鸠不食(       )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愿以十金易焉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小题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 恐 鸠 死 而 金 无 取 偿 也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4: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美德?(2分)
答案

小题1:①聪明 ②意图,用意 ③离开 ④始终,终究  ⑵C
小题2:且  / 恐  / 鸠 死 而 金 无 取 偿 也
小题3:⑴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市”“且”翻译到位)
(2)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相错杂。
小题4: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慧”,一词多义,聪明。“意”,一词多义,意图,用意。“去”,一词多义,离去。“竟”,一词多义,始终,终究。(2)“愿以十金易焉”中的“以”是动词,“用”的意思。A.“以”,副词,因为。B.介词,表顺接。C.动词,用。D.因为,由于。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题中的“慧”是一词多义,理解它的含义就要联系原句来分析。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的含义是“又怕它死去,分文得不到赔偿”,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又、怕、它死去而分文得不到赔偿”,即“且/ 恐 / 鸠死而金无取也”。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市”(卖)、“所”(地方)、“且”(将)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空明”(清澈透明)、 “交横”(交相错杂)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作者赋予鸠以人的意识,能通人意,他不愿离开主人家,主人将它卖给商人,它“竟不食,哀鸣告归”,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绝不臣事清朝的气节情操,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从李氏的角度来说,对待自己忠诚的人,我们决不可轻言放弃。从鸠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对祖国忠诚不二,否则就会遭人唾弃,被人嫌弃。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例如本文中的鸠,主人将它卖给商人,它“竟不食,哀鸣告归”,可见它对自己的主人是忠贞不二,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也能像文中的鸠一样,认准一件事 ,就一直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哪里还会有不成功的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李氏之鸠①》一文,完成小题。(14分)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②有私持物】;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10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jì(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小题1:这段文字出自《济南的冬天》作者是     ,原名         。(2分)
小题2: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划线字注音。(4分)
一jì(    )儿   (    )护妇    xiāng(    )上    (    )雪
小题3:这段文字采用     顺序,依次描写了雪色、雪态、雪光。(2分)
小题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2分)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塞翁失马(1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骑,堕而折其髀。人皆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而入胡:        
② 其子骑:       
③人皆之: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丁壮者引弦而战。
小题3:为什么塞翁“马无故亡而入胡”而不忧,“其马将胡马而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4分)
小题4:在“胡人大入塞”时,其他“丁壮者”奋起反抗而死亡,可他们“父子相保”,你认为他们这是一种福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3分)
(1)非独书为(   )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3)故有所览省记(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小题3:在文中,作者有关读书的观点是“                            ”。(2分)
小题4:第二段中,“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通过             描写,写出了借书人      的心理。(3分)
小题5:本文在写作上突出之处,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从文中任举一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夏日草原   席慕容
  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的,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又像是转侧的女体,这里那里总有一些圆润的隆起;总会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
  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论是步行或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过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我当然明白我的祖先在游牧生活里有许多艰难之处,可是,七、八月间,时当草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鵰从云层下低飞掠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声的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罢?
草原深处,有时会遇见一泓弯泉极尽曲折的流过。小河的流水清澈,河中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流势忽左忽右轻轻摆荡,连几颗小石子的滚动也看得清清楚楚;薄暮时分,从山腰往下眺望,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暗绿的旷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到何处终结?然而,我深信,几千年来我的祖先们所追求的“水草丰美”,应该就是这样了罢? 
《向导·新品读 》2009年7期
小题1:本文主要从                                     三个方面写夏日草原给人带来的欢畅快意的感受,作者还把这种感受说成是“      ”(填一个词)。(4分)
小题2:本文描写草原景色,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请分别找出一处例句。(4分)
(1)视觉:                                                       
(2)触觉:                                                       
(3)嗅觉:                                                       
(4)听觉:                                                       
小题3:“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这与《敕勒歌》中“                       ”一句所描绘的景象相同。(1分)
小题4:“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错觉?(2分)
小题5: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夏日的草原?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2分)
小题6:本文在描绘景物时,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任找一句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例句:                                                                    
表达效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今夫弈之为   (    )
(2)使弈秋二人弈 (    )
(3)是其智弗若与 (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小题3:文中画线句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它是:           。(2分)
小题4:选段列举“学弈”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