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2分)
(1)以拥覆                     (2)其欣悦,则又请焉
(3) 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4)同舍生皆绮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
(1)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被子  等待  旧絮   被通披 穿
小题2:曾经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小题3: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羡慕福贵,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而乐。
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答对大意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被”为通假字,被通披 ,穿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趋”“先达”“ 以”“ 口体”重点词语的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核心考点
试题【《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雪》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小题1:(1)文中哪几个字能准确概括江南雪的特质? (1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1分)
小题2:文中加点的“但是”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你的理解。(2分)
小题4: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他更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①至于夏水陵(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
属引凄异     (           )   ④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3:文中写景动静结合、张弛相间,可称妙笔生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2分)
小题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2分)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               (2)腰 白 玉 之 环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同舍生皆绮绣(     )          (2)主人再食(    )
(3)右备容(    )                (4)缊袍衣(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宋濂的求学意志,那是“          ”。(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小题5: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材料链接】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听雨(20分)
读罢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心中不觉有一丝淡淡的哀愁,那是一个游子对故乡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冷雨中夹杂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雨是平凡但决不平庸的风景。它时而是绵绵不绝的春雨,朦胧霏霏,情意绵绵:它时而是瓢泼倾盆的雷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毫不在意人间的纷扰:它时而又是凄凄凉凉的梧桐夜雨,如李清照般的惆怅,肚子怎生得黑:它时而还是寂静的冬雨,轻轻地落地化作雨蝶飞入世人的梦中……
在余光中的文章中,读到的雨是凄凉凉的雨,冷冷的,带着许多的离愁别绪和伤感。有漂泊异乡游子的孤独情感,有失去心中寄托的无助无依,有对自己有国难回,有家难归的苦闷痛楚。这冷雨中夹杂着的复杂情感,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读他的冷雨,也触动了我的内心,突然很想听听家乡的雨。
听雨,听听家乡的雨吧。三月的雨,下起来绵绵不绝,细雨霏霏,如牛毛,在空中密密地斜织着。三月的春雨,唤起大地的生机,青绿的小草漫山遍野地铺着,绯红的桃花夹岸而开。三月的春雨,振奋人们的精神和斗志,让人间充满了爱和希望。三月的春雨,化作了春泥,呵护我们的心灵。
听雨,听听家乡的雨吧。七月的雨,下起来毫不客气。它没有一点迟疑,来也匆匆,对尘世毫无眷恋。七月的雨,该是滂沱的雷雨了吧。它来势汹汹,带着雷鸣电闪,似乎要响彻宇宙大地。七月的雨,让我感受不到丝毫的凄凉与悲意。那是一场生命的狂奏曲,铿锵而有力。七月的雨,似乎与众不同,它定是一场对人世不公的反抗之声。七月的雨,让人间空气变得清新湿润……
听雨,听听家乡的雨吧。秋天的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梧桐叶已落,路上铺满了一路的惆怅和伤感,繁华过后便是萧条的冷落。秋雨冷冷地打在树间,听见的是寂寞的回声,尘世的最大凄凉也莫过于此了。秋雨的悲凉正如一个游子漂泊在外时的心境一样,凄苦,难挨……
听雨,听听家乡的雨吧。冬季的雨该是最安静的雨了吧,它总是悄悄地下,生怕吵醒熟睡的人们。虽然是冰冰冷冷的身体,但它的心却是如火的炽热。在千里冰封、万里飘雪的瞬间,它让人间升腾起爱的暖气……
听雨,听过家乡四季的雨,我觉得自己比余光中要幸福得多。不管家乡的雨是否是冷雨,至少我还能够站在家乡的故土上倾听雨的声音,感受到家乡雨的自在与清新。我也能够理解余光中的思乡之情,能够理解他那种对于故土的怀念,那样游子飘零的孤独之感。
听雨,我听到了余光中在冷雨中心碎的声音,听到他的眼泪与雨滴一同落下的声音,听到他的内心在时刻默念家乡的名字,听到他双鬓已白的叹息之声,听到他一个游子的遗憾之音,听到他对祖国的热情赞美……
听雨,我听到了母亲对游子的呼唤,那声音沙哑担忧又是那么的清晰:我听到了家对游子的呼唤,那声音微弱又是那么的响亮:我听到了手足之间的呼唤,那声音来自心间,无法被那长长的海峡阻断。
我听到了爱游走在身边的声音……    (摘自《美文》,有删改)
小题1:这篇文章主要是从什么角度写雨的?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分)
小题2:“读罢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心中不觉有一丝淡淡的哀愁,那时一个游子对故乡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文章一开始就写自己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3:细读选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家乡的四季雨的特点。(4分)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小题4:“听雨,听过家乡四季的雨,我觉得自己比余光中要幸福得多。”“我”觉得比余光中幸福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5:“听到了爱游走在身边的声音……”,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作者能听到些什么?(3分)。
小题6:作者写听雨,从雨中听出了“爱”,如果让你去“听风”“听雷”“听雪”“听涛声”,你会听出什么呢?请你从“听风”“听雷”“听雪”“听涛声”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感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世耕 (         )           ②父其然也 (                )
③或以钱币之 (        )      ④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2分)
A.不能称前时之闻B.忽啼求之C.余闻之也久D.借旁近与之
小题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 (2分)
① 余 闻 之 也 久          ② 即 书 诗 四 句
小题4:(3分)方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归结于其父“不使学”的缘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小题5: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分)(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