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特殊的考试》,回答问题。       ①她是穷人家的女孩儿,父母举债供她读完大学,就在她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积劳成疾的父亲查出患了肺癌。       ...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特殊的考试》,回答问题。       ①她是穷人家的女孩儿,父母举债供她读完大学,就在她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积劳成疾的父亲查出患了肺癌。
       ②子欲养而亲将不待,女孩儿欲哭无泪:工作尚无着落,家里一贫如洗,即便卖血,也凑不够住院费。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她只能将父亲安顿在家里,叮嘱母亲悉心照料,然后到一家家医院去应聘。当走进那家蜚声医界的私立医院,再一次面对审视的目光时,她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哭着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恳请能马上工作,拯救危在旦夕的父亲。女孩儿的孝心感动了院方,医院破例未经考试便留下了她,说是试用一个月。
       ③女孩儿拼命地工作,只要能顺利通过试用,四千元的月薪不仅维系着父亲生的希望也是她美好未来的开端。她的勤恳努力终于赢得了信任,半个月后,护士长便分派她作高级病房的责任护士,独立承担一位肺癌患者的治疗护理。
       ④执行医嘱时,女孩儿惊呆了,医生曾经给父亲开出的,就是这样一张相同的处方:一种进口的化疗药物,三百多元一支,每日一次静脉注射三支。女孩儿镇静地忙碌着,谁也看不出她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那种粉末状的药物溶入生理盐水后仍然是无色透明的,一瓶澄清的液体,谁也看不出配药前后的区别!然而治疗室内,只有她一个人。三支药紧紧地攥在女孩儿手里,她觉得那就是父亲的生命。只要她每天下班后回家执行化疗,她那慈爱的父亲,就有活下去的希望。而一切,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⑤女孩儿迅速地藏起了三支药,将生理盐水放入治疗盘,面色平静的将它端进了病房。“爸,护士给你换药来了。”陪护的是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儿,一声轻唤,让她的心一颤:躺在床上的,也是命悬一线的父亲。“这种药有特效,用了它咱就好了。”温柔的声音在安慰着父亲。端着治疗盘的手微微地颤抖了,她就用颤抖的手,将输液管从滴空的药瓶内拔出来,插到了那瓶盐水里。只耽误一个疗程,她硬着心肠想,只要他们发现没有效果,马上会换另一种药物,反正病人有的是钱。 
       ⑥可是一回到治疗室,女孩儿就瘫坐在椅子上。她想象着接下来的场面:推开门,若无其事地走进值班室打开换衣柜,将三支药放在自己的手包里……突然就打了个寒噤,像是刚刚挣脱了一个可怕的梦,她清醒了,清醒地意识到:那段路每走一步,都将践踏自己清白的良心。 
       ⑦只是几分钟,却仿佛挣扎了一个世纪。女孩儿鼓足勇气叫来了护士长,嗫嚅着承认:“12床正在滴注的盐水里,我……我没有配药……”护士长绽开了一个欣喜的笑容:“真的吗?你连这个经验都有呀?我正想提醒你呢,化疗之前,如果患者正在输液,必须用盐水冲净管中的残留药物。”没容女孩儿再说什么,护士长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真棒!” 
       ⑧女孩儿的试用期就在那一天提前结束了,院方同她签订聘用合同的同时,还预支了半年工资让她给父亲治病。女孩儿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向着决定她命运成全她孝心的人们,深深地鞠躬致谢!后来女孩儿才知道,那其实是一场特殊的考试。所有的一切都被护士长尽收眼底,只要那三支药放进手包,等着她的必将是被炒的命运。
       ⑨慎独,那是一个人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因为有许许多多的时刻,监督着我们一举一动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注:慎独,是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谨慎不苟。
1、整体感知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试用→(             )→坦白→(              )
2、选文第五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揭示了女孩儿怎样的内心世界?
                                                                                                                                                          
3、怎样理解选文第六段中划线的“那段路”的含义? 
                                                                                                                                                         
4、选文的第九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5、结合实际,谈谈这场“特殊的考试”给你带来的启示。(50字左右) 
                                                                                                                                                         
答案
1.藏药(或偷药),录用(或通过考试,或考取)
2.动作描写,揭示了女孩儿紧张(或害怕)而矛盾的内心世界。
3.(1)指从医疗室到值班室的那段路;(2)丧失(或违背)职业道德和践踏自己良心的那段路。
4.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的中心。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得满分。结合实际谈启示,语言表达通顺,字数在50字左右。可以从“要有孝心和善心”“不能损人利己,不能违背职业道德”“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良心”等方面去谈,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特殊的考试》,回答问题。       ①她是穷人家的女孩儿,父母举债供她读完大学,就在她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积劳成疾的父亲查出患了肺癌。       】;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信任》一文,回答1—5题。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枣 核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他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他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蹊跷(       )(       )
2.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蹊跷 :                                                                                                            ______ 
      风烛残年:                                                                                                                    
3.“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的是什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叙述了作者同窗的哪几件事? 从全文看,叙事线索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题型:湖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那个叫李二荣的女人。她蓬头垢面,贫苦狼狈。一年半前她四岁的儿子楠楠被决意抛弃她的丈夫偷偷的给卖掉了。她疯狂的寻找儿子,却杳无音讯,她报了案,在警方的协助下,她终于在汕头的一户人家见到了楠楠。   
       楠楠的养父养母家境很好,他们当初是花了18000元买下楠楠的。当他们看到楠楠的生母找上门来,十分惊骇。楠楠紧紧的趴在养父身上,用带有敌意的眼光看着他已不认识的李二荣。李二荣试图将儿子夺过来,但楠楠气恨地拨开了她的手。李二荣呆呆的站在那里,像个恶意拆散别人美好家庭的歹人。孩子的养父无比心痛地说:“不要吓着孩子!不要吓着孩子!”面对此景,李而荣欲哭无泪。但她还是坚决地将孩子带回了自己破败的家中。   
       孩子的生父被逮捕了,这意味着孩子将不再享受有一直享有着的幸福的父爱;孩子听不懂母亲的湖南话,母亲也听不懂孩子的潮汕话,他们之间一时还难以进行顺畅的沟通;孩子不能去熟悉的幼儿园跟熟悉的伙伴玩耍了,他的心里充满了难言的孤苦……可怜的孩子一直一直地哭。  
       怎么跟孩子解释呢?对他说“你其实是从一个虚假的天堂回到了真正的天堂”?   
       天底下的母亲,无一不认为自己身怀爱的绝技。如果他能冷静的权衡利弊,分析出孩子留在别人的怀抱里将有利于孩子今天的成长,明天的发展,那她就不在是母亲了。当那个小生命从她的腹中游离,她的一颗心就被剖成了两半,一半留在自己的胸腔,一半附在孩子的身上。丢了孩子的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母亲。
       我相信李二荣所说的话:母亲所能给予孩子的爱最多,这一点世上无人能比。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许会留恋他人一个温热的怀抱,但是,当他长大后,他一定会深深感恩于当年那些将她母亲从“赤贫”中救起的人。他也终会明白,自己当初气恨地拨开的那双悲伤贫苦的手,一旦拥她入怀,他就永久地被欢乐和富贵注了册…… (选自“文学博客网”)
1.阅读全文后回答:“世界上最贫穷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
                                                                                                                                                       
2.文中交代李二荣的贫苦狼狈和楠楠的养父母很好的家境的作用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深刻含义?你能列举出几项你的母亲对你的“爱的绝技”吗?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5.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你也许曾经抱怨过你的母亲,不也许羡慕过别人的家庭,你也许曾负气离家出走……读完本文后,你最想对你的母亲说些生命呢?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题型:陕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