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
题目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孝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疼死我了! “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 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
A.慈祥 
B.慈善 
C.慈爱 
D.慈悲 
E.朦胧 
F.噱咙 
G.依稀 
H.模糊
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2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3.“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5.“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 “孝子”的表现。
                                                                                        
6.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C F
2.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
3.“我’’没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4.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5.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
6.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种内疚、遗憾
核心考点
试题【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胡章平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⑥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①木(         )            
②炊烟袅(         )         
去(         )        
于绝望(         )
2.“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将“我的”去掉是否不影响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木讷”,这里除了有性格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初中课本中接触过一个“类似”的人物,“仿佛石像一般”“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这个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②段中哪处体现了“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干活,是“我”的粗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两次表现父亲的“小”,一次是“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一次是“父亲显得那么瘦小”,“一点也不起眼”,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既然“艰难地开口”了,为什么还要“突然想骂自己”呢?“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屋内又沉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给家里写信”,“我答应了声”;第⑦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好好考”, “我使劲点点头”。 “我”的“反应”互换位置是否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尼泊尔的啤酒
吉田直哉(日)
       ①那是四年前的事了,准确地说不是“最近”了,然而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印象还要鲜明得多。
       ②那年夏天,为了摄影我在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的一个叫多拉卡的村庄待了十多天。在这个家家户户散布在海拔一千五百米斜坡上的村庄,像水、电、煤气之类所谓现代的生命线还没有延伸到这里。
       ③这个村庄虽有四千五百口人,却没有一条能与别的村落往来的车道。不用说汽车,就是有轮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来。而只能靠两条腿步行的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被山涧急流截成一段一段的。
       ④由于手推车都不能用,村民只能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背一些东西在这条路上行走,每当我惊奇于草垛何以移动时,定晴一看,下面有一双双小脚在走路。原来是孩童背着堆得高高的当燃料用的玉米秸。
       ⑤以前在日本去村庄的公有山林砍柴时,禁止用马车拉柴,只允许背多少砍多少。当时人们认为背多少砍多少的话就能得到天神的原谅。 
       ⑥时代不同了,可正因为没有车道,多拉卡村的人们至今过着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被天神原谅的生活。我不知道以前的情况,反正现在村民们完全知道他们的生活无法和世界上其他的地方相比。因此,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
       ⑦特别是年轻人、小孩子都渴望离开村子去有电有车的城市。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就是我们,在没法用汽车的这里,也深感不便,每时每刻都是全副武装登山。从汽车的终点站到村庄,我们竟雇了十五个人搬运器材和食品,多余的东西不得不放弃。
       ⑧首先放弃的就是啤酒,啤酒比什么都重。想过酒瘾,威士忌更有效果。我们四人带了六瓶,每人一瓶半,估计能对付着喝十天,
       ⑨然而威士忌和啤酒,其作用是不同的。
       ⑩当汗淋淋地结束了一天的拍摄,面对眼前流淌着的清洌的小河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啊,如果把啤酒在这小河中镇一下的话,该有多好喝呀。”
       现在再提经过大家协商放弃的啤酒真是没有道理。这时有人追问我说出来的这句忌语。他不是我的同僚,而是村里的少年切特里。
       他问翻译:“刚才那人说了什么?”当他弄清什么意思时,两眼放光地说道:“要啤酒的话,我去给你们买来。”
      “……去什么地方买?”
      “恰里科特。”
       恰里科特是我们丢了车子雇人的那个山岭所在地,即使是大人也要走一个半小时。
      “是不是太远了?”
      “没问题。天黑之前回来。”
       他劲头十足地要去,我就把小帆布包和钱交给了他。“那么,辛苦你了,可以的话买四瓶来。”
       切特里兴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到八点左右背了五瓶啤酒回来。大家兴奋地鼓掌庆祝。
       第二天午后,来摄影现场看热闹的切特里问道:“今天不要啤酒吗?” 
      “要当然是要的,只是你太辛苦了。”
      “没问题。今天是星期六,已经放学了,明天也休息,我给你买许多‘星’牌啤酒。”
      “星”牌啤酒是尼泊尔当地的啤酒。我一高兴,给了他一个比昨天更大的帆布包和能买一打啤酒以上的钱。切特里更起劲了,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可是到了晚上他还没回来。到了临近午夜还是没有消息。我向村民打听会不会出事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如果给了他那么多钱,肯定是跑了。有那么一笔钱,就是到首都加德满都也没问题。” 
       十五岁的切特里是越过一座山从一个更小的村子来到这里的,平时就寄住在这里去上学。土屋里放一张床,铺上只有一张席子。因为我拍过他住的地方并问了许多问题,所以对他的情况是了解的。
       在那间土屋里,切特里每天吃着自己做的咖喱饭发奋学习。咖喱是他把两种香料和辣椒放在一起夹在石头里磨了以后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由于土屋很暗,白天在家学习也得点着油灯。
       切特里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天也没有回来。到第三天也就是星期一还没有回来。我到学校向老师说明情况、道歉并商量对策,可是连老师都说:“不必担心,不会出事的。拿了那么一笔钱,大概跑了吧。”
       我后悔不已。稀里糊涂凭自己的感觉把对尼泊尔孩子来说简直难以相信的一笔巨款交给了他,误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
       然而我想还是事故吧。但愿别发生他们说的事。 
       这样坐立不安地过了三天,到了第三天深夜,有人猛敲我宿舍的门。唉呀,打开门一看,切特里站在外面。
       他浑身泥浆,衣服弄得皱巴巴的。听他说由于恰里科特只有四瓶啤酒,就爬了四座山直到另一个山岭。
       一共买了十瓶,路上跌倒打碎了三瓶,切特里哭着拿出所有玻璃碎片给我看,并拿出了找的钱。
       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①山(      )    ②玉米(      )    ③清(      )  ④反(      )
2.“那是四年前的事了”,但“却比昨天发生的事印象还要鲜明得多”,文章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②③④段主要说明了什么事情?
                                                                                       
4.为什么“以前在日本去村庄的公有山林砍柴时,禁止用马车拉柴,只允许背多少砍多少”呢?
                                                                                       
5.怎样理解第⑥段中“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
                                                                                       
6.第⑩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7.第段中切特里的“两眼放光”、“劲头十足”、“兴高采烈”,表现了切特里怎样的品质
                                                                                         
8.怎样解释当切特里背着五瓶啤酒回来,“大家兴奋地鼓掌庆祝”?
                                                                                         
9.文中插入第两段有什么必要?
                                                                                          
10.切特里买啤酒两天未回,为什么村里人、老师都认为他是拿钱跑了呢?
                                                                                            
11.为什么说切特里有可能是拿钱跑了,“我”不但没有痛恨,反倒谴责自己“误了那么好的孩子的一生”?
                                                                                            
12.“我”为什么会“抱住他的肩膀哭了”?“我”为什么要“深刻全面地反省”?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怀揣两块糖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山西一个偏远而清苦的山村,来自大洋彼岸的金发女孩玛丽亚,正在心中慨叹这里的生活实在太穷了。
       忽然,她的目光被一株百年老树下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所吸引。老人衣着简单,微眯着眼睛,一脸慈祥地跟一个小男孩说笑着。玛丽亚好奇地停下脚步,不远不近地站定了。她听到老人给小男孩出了一个字谜:“一人本姓王,怀揣两块糖。”那个小男孩显然此前听说过这个字谜,立刻大声地回答:“是金。”老人满意地咧嘴笑了,从贴胸的衣兜里掏出两块水果糖,一块递给男孩,一块送到自己嘴里,两人甜甜地吮吸着,似乎正享受着无边的幸福。
       玛丽亚羡慕地望着面前这被快乐包围着的一老一少。蓦然,她想起了祖母的那栋带大花园的漂亮别墅,想起常常邀请一帮孩子到家中分享她的糖果和故事的祖母,想起祖母和孩子一样单纯而畅快的笑声
       原来,快乐和幸福,就像阳光一样无处不在。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无论是富庶还是清贫,只要他怀揣着两块糖,一块慷慨地赠人,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就自有真实的快乐如泉涌来,自有绵绵的幸福飘逸在生活当中。
       就是那两块普通的水果糖和那两张淳朴的笑脸,让玛丽亚做了骄傲的一个选择——留在中国西部,做一名帮贫助困的志愿者,播撒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后来,玛丽亚跟村里人一起劳动,给村里的孩子上课,还帮着山村招商引资,办起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山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 
       村民感激地称她是“幸福天使”,她却笑着说自己只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兜里的两块糖,她还要感谢大家呢。与他们在一起追求、奋斗的那些日子,让她发现自己原来还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让她品味到了从前没有过的甜蜜。
       玛丽亚的小故事,不禁令人怦然心动:多么简单啊,不需要太多的寻寻觅觅,不需要太多的权衡论证,只需怀揣两块糖,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
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怀揣两块糖”有什么意思?
                                                                                                     
2.村民为什么称玛丽亚是“幸福天使”?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第四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所写人物的心情或思想。
    (1)老人满意地咧嘴笑了,从贴胸的衣兜里掏出两块水果糖,一块递给男孩,一块送到自己嘴里,两人甜甜地吮吸着,似乎正享受着无边的幸福。
                                                                                                     
(2)玛丽亚做了骄傲的一个选择——留在中国西部,做一名帮贫助困的志愿者,播撒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5.文章结尾处作者说“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说一说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睡莲
(王小鹰)
       亲属探病的时间刚过,同病房的宁波大婶和胖阿嫂沉浸在方才亲人团聚的欢欣中,互相夸赞着对方的小辈如何如何的好…… 
       病房的墙壁是浅绿色的,在月光里,像一泓幽深的清水潭,水面是那么的清冷寂静,没有一丝波纹。病中长长的夜呀,可真难挨过。
       忽然,走廊中一阵喧哗,又进来一个新病人。我看她昏沉沉地躺着,手腕上还吊着输液针管,有一头白霜似的头发。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夜的。”这声音像清风一般甜润,吸引了我的视线:一张小姑娘笑眯眯的脸,衬在清水潭般的绿墙上,像刚刚盛开的一朵白睡莲,闪闪的眼睛是噙在花瓣上两颗晶莹的露珠,看样子不过十二三岁,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 
       “姑姑,这是您的水瓶吗?我替您打水去。”清风一般甜润的声音把我唤醒了,天已大亮。那白睡莲般的小姑娘笑眯眯地站在我床边呢。 
       “噢噢,那太麻烦你了。” 
       “不要紧的,我顺便呀。”说着,她把宁波大婶和胖阿嫂的水瓶都带走了。露珠般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她走了。不知怎么,这一天我只盼着天黑。白发老人仍旧昏睡着,白睡莲般的小姑娘还会来陪夜的。我原来在盼她!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夜的。”她来了!可是声音变了,很轻很细,像悄然飘洒的春雨。我急忙抬头看,同样十二三岁的年龄,同样系着红领巾,却换了一张脸;尖尖的下巴,眼睛像新月一样细细弯弯的,像一朵含苞的新莲。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夜的。”第三个晚上,病房门外亮起的声音又变了,像百灵鸟一样快乐,映在清水潭般的绿墙上的是一张圆鼓鼓的脸,两颊很红很红,还嵌着一对笑靥(yè)。哦,这回可是朵顶呱呱的红睡莲啦!这位白发老人不知哪修来的这么多好孙女,连我们大伙都跟着享享儿女福。
       又是一个欢乐的早晨,红睡莲蹦蹦跳跳替我们打水、扫地……
       中午,白发老人醒了,病房的人都夸她的孙女好。白发老人轻轻叹口气,笑了。她说:“我可没那个福气。儿子在外地工作,老婆子一个人。那三个闺女是一幢楼里的邻居,平日全靠她们相帮买盐买米倒垃圾呢。”
       是什么在我寂寞久了的心房中轻轻地、暖暖地攒(cuán)动着?是甜润的春风,是细柔的春雨,还是欢乐的百灵鸟?
       阳光洒在病房的绿墙上,清冷寂静的清水潭变得波光潋滟(liàn yàn)起来,水面上绽开了那么多的睡莲,白的、红的,一朵朵都像姑娘可爱的笑脸,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许许多多的亲人,仿佛他们不曾离开过我。
       一朵美丽的睡莲,在我心中悄悄地绽开了……
1.文章以“睡莲”为标题,一是用来比喻三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二是用来(                            )。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内容具体说说。 
                                                                                         
3.文章描写三个小姑娘的声音,表现了她们不同的性格特点,请分别加以概括。
 (1)像清风:                                                              
 (2)像春雨:                                                              
 (3)像百灵鸟:                                                           
4.文章描写了三个陪夜的小姑娘,哪个详写,哪个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文章开头写病房墙壁上在月光里像“清冷寂静”的清水潭,结尾却写阳光撒爱病房的绿墙上,清水潭变得“波光潋滟起来”。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请说一说理由。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父亲的斧头
(靳万龙)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
       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
       正因为这样,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才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很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
       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我始终想远离这丁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候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
       一次,放了暑假,父亲要我给他搭下手,打造一批镰刀。满山遍野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父亲心里很着急。我不在乎这些,我想我的事。
       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镰刀,我想去采药。我想像着采到了一大麻袋药。那时候我们那里的秦艽正在卖着好价钱,我想自己挣回自己的学费。我觉着打镰刀挺费事的。
       父亲并没有反对我去采药。他说,去吧,去干你爱***事。
       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爱***事。比如说父亲,打一把斧头,打一张镰刀,然后抽一锅水烟,睡时喝二两烧酒。这些他都肯定爱干,而且每样都干得从容不迫。我呢?截止那一个秋天,还没有干成一件事。我总是喜欢想入非非。
       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药。我在离家二十里的山上转悠了三天就没有耐心了。别人总在低头工作,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药,那些长在灌木中的药材总是与我擦身而过。
       二十里外我似乎听到父亲锻打镰刀的声音。我想,那些刚刚打好的镰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锋利无比,一张张镰刀正伸向成熟的麦子。
       父亲打完了镰刀,紧接着又开始打造斧头。父亲的斧头总是供不应求。
       我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不能眼看着自己这把刚出炉的斧头就这样白白地锈掉,然后当废铁处理掉。我总得好好用上两下子,砍出两道新印子。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斧头,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注释】①淬cu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②秦艽“jiāo”草本植物,可入药。
1.标题“父亲的斧头”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2.文中的“父亲”给人印象很深。结合全文,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试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
①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②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4.文章结尾说“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为什么羞愧?”我”今后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