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我永远记得您  一位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心怀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
题目
题型:甘肃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我永远记得您
  一位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心怀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于是判他的试卷时便尽量放松尺度,有时甚至根本不看,匆匆批上个60分就完了。这位学生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每次发了试卷也只匆匆一瞥,就随手扔到别处。
  不久调来了一位新老师,在判这位学生的试卷时,有人告诉她以前那位老师的做法,她只好效仿地给他打了60分。发卷子时这位老师注意到,那男孩随手把试卷扔进抽屉。这位老师心里猛地一沉,她连忙走过来,要回试卷,取出红笔重新为他批阅。结果这位学生只得了十几分。最后老师说:“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批改你的试卷是我的职责。你答对几道题,我就只能给你相应的分数,只有这个分数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几年后,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位大学生走到这位老师面前:“可能您已经忘记我了,但我永远记得您。您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是您的行为和言语让我走到了今天。”
  没想到老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竟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树立了自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面对一个陷入困境的人,怜悯似的施舍只会使他的自尊蒙上灰尘,这并不是真正的帮助。我们应该做的,是帮他拂去心灵的尘埃,让他重新看见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1、文中写了两位教师,他们对“男孩”的态度分别是____________。
2、文章标题“我永远记得您”,其中的“您”是指____________,“永远记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第一位老师那样打分的危害是____________;第二位老师这样给分数产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4、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如果将结尾一段去掉行不行?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会产生哪些思考呢?请说出两点启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个教师放在一起来写,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一位对孩子不负责任,敷衍;第二位是对孩子的真诚的负责,希望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
2、指那位曾经给他判过真实成绩的老师;永远记住那位教师的原因是给了孩子真诚的帮助,使孩子找到了自尊。
3、无视学生的存在,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第二位教师的做法,让学生感到教师在重视他,使他找到了自尊,重新树立了自信。
4、最后一段去掉不好,最后一段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了文章的中心。
5、(1)从思想上说,不论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自己要尊重自己,不可自暴自弃;或者,真诚的帮助可以使对方获得意想不到的精神力量。
   (2)从写法上说,夹叙夹议,点出了中心。所受的启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回答都可以。
6、用了对比的写法,前一个老师是对后一隹教师的烘托,烘托出了后一位老师认真负责,真诚关爱学生的高尚品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我永远记得您  一位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心怀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解释词语: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时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这一句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甘肃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   )
2、段①中“盯”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段①主要使用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段⑦主要使用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
4、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只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段③那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如此令人感动的母爱,你可曾想到过给母亲怎样的回报?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甘肃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完成问题。布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沂蒙山区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阕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阕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七八岁的男孩子夏天还羞怯怯地光着屁股,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文章以_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的回忆,表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从段③找出具体表现“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④段中画线句,说说这句话表现母亲怎样的特点。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的“贴”的理解。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文章结尾句“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完成问题。生命之韧
  (1)那一年,天大旱。夏收以后,老天爷就再也没有痛快地下过一场雨。一口一口的池塘被炙烤得快要发疯的乡亲们舀了个底朝天。
  (2)当大人焦虑不堪时,孩子却乐不可支,没有什么比得上在快要干涸的池塘里抓鱼来得有趣。山塘里的大鱼小鱼、泥鳅虾米、田螺蚌壳被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3)一个月之后,山塘的淤泥开始硬结发白;两个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横七竖八地裂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小块片,裂缝窄的四五公分,宽的有一尺以上。
  (4)直到秋收以后,严酷的旱情才有所缓解。过年时下起了大雪,雪化后山塘里终于有了浅浅的一洼碧绿,但清清的浅水中连一只活着的虫子都看不到。
  (5)阳春三月,细雨绵绵,山坡上的雨水全注入塘中,山塘中一片浑浊。五六月间,山塘里的水澄澈清亮起来。有一天,我在池塘边溜达时,突然眼前一闪,鱼!一串串小鱼儿在清澈的池水中游弋嬉戏。再仔细一瞧,哟,还有小虾米、小泥鳅呢!
  (6)我纳闷了:小鱼儿是从哪钻出来的?这是一口山水塘,没有别的水源呀。于是我跑回家求证大人。父亲说:“有水就有鱼。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回答等于什么也没说。
  (7)问母亲。母亲迟疑地说:“说不定是有人放养的吧?”这回答和没说差不多。
  (8)问姐姐。姐翻了半天白眼,说:“我知道了,是山上的毛毛虫变的!”这回轮到我翻白眼了。
  (9)奶奶听到了,瘪着嘴说:“那是鱼蛋蛋变的。”我说鱼蛋蛋不早就烤干了吗?奶奶说:“那鱼蛋蛋可厉害呢,三年都晒不死的。”
  (10)我仍然将信将疑。上初中时,我把这个难题送给了生物老师,生物老师挠了半天下巴,说:“可能是泥块里有存活的鱼卵吧。”
  (11)我不再追问。鱼儿一定有一种特殊的延续生命的方式,就像:哪怕是阳光无法透射的深海,也有无数的生物在畅游,抑或是千年的冰层下也有生物在潜滋暗长。
  (12)顽强、坚韧、不屈不挠,野火烧不光,干旱炙不死,洪水荡不尽,地震摧不毁……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13)很多年过去了,但那山塘中的小生灵的神秘、顽强、执著,常常让我的心房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悸动,让我时常生出一种对各种生命群体的深深的敬意。(节选自《青年文摘·绿版》2008年第12期,有改动)
1、阅读全文,概括(1)——(3)段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作者的写作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两个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横七竖八地裂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小块片,裂缝窄的四五公分,宽的有一尺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分一些蚊子进来
  ①那年夏天很热,蚊虫猖獗。从遥远的外地赶回家的第一晚。我在父母的卧室里铺了一张凉席,打算像小时候一样,听着父亲的鼾声入梦。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中,我们聊到深夜。后来,母亲说:“睡吧,剩下的话明天再说。”便用蒲扇驱赶蚊虫,放下了他们床上的蚊帐。我也倒头而睡。原以为这一觉足可以高枕无忧:我的脚边,点了一盘“斑马”牌蚊香;不远处,还有一台早已开始工作的电风扇。不料夜半还是被饕餮的蚊子叮得发毛,半梦半醒之间,脸上身上被人打得噼啪有声,睁眼一看,那只不讲道理的手竟是自己的!
  ②辗转反侧中,灯忽然亮了。我迷迷糊糊地看见母亲从床上爬起来,很轻地撩开蚊帐,两端的帐钩挂起来,恢复了白天的样子!正纳闷时,听见父亲疲倦而又有些恼怒的声音问:“你这是干什么?……”
  ③“你没听见蚊子正咬着儿子吗?”母亲压低声音,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咱把帐子打开,分一些蚊子进来,儿子可以少受些罪……”
  ④那一刻之后,蚊子仿佛都被母亲迎进了帐中,而我的睡意,也一去无踪。“分些蚊子进来!”反复咀嚼这句话,双目仿佛被强光所刺而发疼,未几,左眼的泪流到右眼,右眼的泪砸在枕上……我在心里叫着:“妈妈!”
  ⑤“分一些蚊子进来!”一句平平常常的话,却满载着够我受用一生的慈母情。不独蚊子,一个慈爱的母亲随时与儿子分担的还有风霜、屈辱、挫折和不幸!世界上,一切债务都可以还清,除了我们欠母亲的情!
1、读完此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古诗或俗语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我”为什么会认为“这一觉足可以高枕无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为什么“很轻地撩开蚊帐”,而且“压低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母亲在同父亲说话时谁知以“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⑤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