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温暖的扑克李丹崖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就要开始了,平日里冷冷清清的体育中心,今日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温暖的扑克
李丹崖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就要开始了,平日里冷冷清清的体育中心,今日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举着各色旗帜和荧光棒的男男女女,大都是年轻人。当然,还有许多想趁机捞一笔的聪明小贩,他们借机兜售一些望远镜、文化衫、歌星的海报……
   她就那样站在人群里,脚下放的是一摞摞本次巡回演唱会的纪念扑克。一看便知,她也加入了聪明的小贩中间。她没有吆喝,只是安静地站在路边,头顶上面一棵高高的白玉兰,已然含苞。
   和其他穿着花哨的小贩不同,她穿了一袭白衣,看到我们上前,她略带娇羞地小声细语:“买扑克不?演唱会纪念版的……”我一瞬间惊讶于扑克制造商的精明,他们把歌星的众多照片制成一张张扑克牌。
  我问了价格,她依旧小声地说:“10元两副。”那声音极低,仿佛是怕惊扰了她头顶的那棵白玉兰。我正要掏钱,朋友先我一步跟她讲起了价格:“6元两副行不?”
   我抬头看她,此时的她两颊绯红,面露难色地说:“真的不好意思,其实我也是替别人卖的,价格是他们定好的。”
  “那就这样吧,我要了。”我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想……
   拿着女孩为我们包好的扑克,我和朋友顺着体育中心的林阴道向入口处走去,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蹿出来拦住了我们。他满脸堆笑地说:“孩子,我有件事请你们帮忙。”
  朋友几乎被吓了一跳,旋即拉着我就要躲,我明白朋友的意思,怕是遇上以乞讨为借口的骗子。
  “孩子,你们别怕,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你手里拿的扑克就是我孙女卖的。这孩子喜欢唱歌,有文艺特长,一定要来看演唱会,又不忍心花我的钱,所以才替别人兜售扑克牌。”
  老伯急切地说。
  “那您要我们怎么帮助您呢?”朋友问。
  “很简单,我这里有100块钱,我估摸一下,她脚下的扑克也就值这么多钱,我不方便出面,你们能代我去把那些扑克买过来吗?我想让我孙女赶快买票进场。
  入场晚了,我怕别人挤着她。”老伯看到检票口打开了,几近哀求地说。
  我和朋友相互一望,旋即接下了老伯的钱。
  女孩看我们又回来了,不解地问:“扑克有问题吗?”
  我慌忙解释:“没有,我回来是想买下你所有的扑克。”
  “你们要这么多扑克做什么?”女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欣喜,而是有些迟疑。
  朋友看马上要露出马脚,灵机一动说:“是这样,我俩开了一家小店,你这些扑克我们打算买回去,放在我们店里卖。”
  女孩兴奋得几乎跳起来。“太好了!我正愁着入场后卖不掉了呢?”
  一折合,我们不禁佩服那位老伯的眼力——总共还剩33副扑克,共99元。
  我们和女孩的爷爷是看到她走向售票口的,买了票的她,立即跑进了检票口,一路小跑进了场。看到孙女如愿以偿,老伯一个劲地冲我们说“谢谢”。
  老实说,这场巡回演唱会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并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而那个在白玉兰树下卖扑克的女孩,还有躲在灌木丛后欣慰、窃喜的爷爷却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知道,那是种幸福的感觉。幸福,不为剐的,而是因为我们帮助了两个浸泡在爱里的人实现了他们的甜美心愿。 (选自2009年5月4日《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白衣女孩的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在我们走到拐角的时候,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伯突然蹿出来拦住了我们。”句中加点的“蹿”字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那就这样吧,我要了。我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想……”请你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把“我”这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赏和评价是阅读的重要能力。请你结合本文的思想内容,写一段叙评结合的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女孩自己贩卖扑克赚钱看演唱会。
2.表达了爷爷焦急的心情,体现了爷爷对女孩的关爱。
3.示例:我想,她的确是个实在的女孩,年龄也比我小得多,应该还是学生,说不定还是第一次在课余时间打工呢。
4.示例:文中女孩为了看晚会卖扑克,为了女孩看晚会,爷爷托人买扑克,我和朋友买下扑克。文章揭示了一个主题——和谐社会人人都有爱心。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只要大家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关爱他人,急人之所急,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幸福安康、和顺美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温暖的扑克李丹崖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巡回演唱会就要开始了,平日里冷冷清清的体育中心,今日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到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生命的本质
  ①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时而熟悉、时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声。
  ②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生活该是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③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④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⑤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⑥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⑦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
(1)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回答,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你自己的话回答,可以概括为什么?(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④段,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只有用火的舞蹈”来形容这群残疾人的生活才恰如其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1)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在“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B.第⑤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C.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行。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都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琅琅、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病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让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号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呵,中国心
  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难道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qíng sù(    )所感染?难道你不因此而联想起许许多多有一颗中国心的炎黄子孙?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在歌声中,我想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他蹲在一边看着一张图纸,我和几个伙伴在打排球。突然,球掉进了水沟里。“哎,这张纸给我擦球行吗?”“我才不呢!”我掏出一颗巧克力说:“你把纸给我,这颗巧克力就归你。”他望望巧克力,又望望地上的那张纸-- 哦,这时我才看清那是一张中国地图。他摇头。我故意追问一句:“你不想吃吗?”“想。”他扑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但爷爷说:‘不能出卖祖国。’”
        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chānmián(    )不断。你看,这个幼小的心灵里,不是已经注进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了么!
  呵,中国心!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记得报纸曾经报道这样一件事,在进攻被越寇侵占的者阴山途中,部队碰到敌人布下的雷区。因扫雷器坏掉了,无法前进。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一位战士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放下枪支,从容地滚向雷区。顿时,雷声四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部队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路,自己也走完了闪光的人生之路。
祖国-- 能道还有比这更为神圣的字眼吗?为了它,多少人献出了勃发的青春,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人的心里,祖国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高于一切!
呵,中国心,中国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生命垂危的华侨,叫儿女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精制的盒子。儿女们不知盒里装的是什么,等父亲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去打开时,原来是一撮黄土!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看重这一点分文不值的黄土?这是他高开苦难的祖国时含着热泪揣在怀里带走的。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年,我为生计所迫离开了祖国,可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啊!”我每每望着这撮土,思念遥远的故土……终于,我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祖国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可是惜我无法再为她出力了,这是我终身的yí hàn(    )……”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毕生积累下来的一笔财产献给祖国;并要求儿女们回到故土去,建设祖国。
  这是什么时候?—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是什么地方?-- 远离祖国的地方。可他还是深深地juàn liàn(    )着祖国,热爱着祖国!这是一颗多么火热的赤子之心啊!
  呵,中国心,中国心!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1.在文中的括号里按注音填上汉字。
2.文章选取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各用一句话概括。
事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记叙为主,中间穿插适当的议论、抒情,请找出由三个事例而引发的议论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老华侨”离开故土时带走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引用歌词在内容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玛丽·居里,本名妮雅·斯可罗多芙斯卡,于1867年生于华沙。她是一位中学教师的女儿。她在地方学校接受了普通教育,并从父亲那里受到了一定的科学训练。她参加过学生的革命组织,并因此离开了当时属于帝俄管辖的华沙,去到当时在奥地利统治下的克拉科夫。1894年她认识了该校的物理学教授皮埃尔·居里,第二年他们结了婚。她接任她丈夫的巴黎大学物理实验室主任的职务、1903年获得博士学位。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逝世后,她继任了丈夫的理学院物理学教授的职位,这是第一次由妇女担任这种职务。她还被任命为巴黎大学镭研究所的居里实验室主任(该研究所成立于1914年)。
1. 这段文字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玛丽·居里,也就是1867年生于华沙的妮雅·斯可罗多芙斯卡。
B. 玛丽·居里取得了博士学位。 
C.玛丽·居里是获得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学教授的职位的第一位女性。
D.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逝世,玛丽·居里继任了丈夫理学院物理学教授的职位并且被任命为巴黎大学镭研究所的居里实验室主任。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回答问题。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甲能取得,乙是靠着大胆的直觉,丙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 下面对第一自然段中的“这样”一词的作用解释得正确的一项(  )
A. 强调对居里夫人崇敬心情之深。
B. 对居里夫人一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做出准确的判断。
C. 复指居里夫人的加强语气。
D. 为了更充分地表达对居里夫人逝世的哀悼之情。
2. 下面对第一自然段中的“也许”一词的作用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示对论断不能做出肯定判断。
B. 用委婉的语气表示肯定的看法。
C. 用委婉的语气表示两种可能或许都存在。
D. 目的是让读者作出判断。
3. 下面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
B. 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智慧和才能。
C. 说明居里夫人的人品与才智的关系。
D. 阐明人品与才智的关系,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出色。
4.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A. 只要 虽然 但是 
B. 所以 不仅 而且
C. 即使 一边 一边 
D. 既然 或者 或者
5. 下面四种说法,与最后一段的内容无关的一项是(  )
A. 高度评价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
B. 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
C. 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
D. 抨击当时欧洲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