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回答问题。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回答问题。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甲能取得,乙是靠着大胆的直觉,丙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 下面对第一自然段中的“这样”一词的作用解释得正确的一项(  )
A. 强调对居里夫人崇敬心情之深。
B. 对居里夫人一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做出准确的判断。
C. 复指居里夫人的加强语气。
D. 为了更充分地表达对居里夫人逝世的哀悼之情。
2. 下面对第一自然段中的“也许”一词的作用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示对论断不能做出肯定判断。
B. 用委婉的语气表示肯定的看法。
C. 用委婉的语气表示两种可能或许都存在。
D. 目的是让读者作出判断。
3. 下面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
B. 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智慧和才能。
C. 说明居里夫人的人品与才智的关系。
D. 阐明人品与才智的关系,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出色。
4.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A. 只要 虽然 但是 
B. 所以 不仅 而且
C. 即使 一边 一边 
D. 既然 或者 或者
5. 下面四种说法,与最后一段的内容无关的一项是(  )
A. 高度评价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
B. 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
C. 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
D. 抨击当时欧洲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
答案
1.A
2.B
3.D
4.B
5.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回答问题。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过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后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父亲坐在新台阶上磕烟灰,为什么“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问坐在新台阶的父亲,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为什么父亲回答错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推开我说:“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我和母亲都惊了惊”,却还要“尽力保持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纳这几段文字的思想内容。(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那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也许你早已忘记,但这种光,却可以温暖一个个冷漠的心灵。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老师的心猛地一颤,开始暗自庆幸如此影响到别人的一生。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是怎样的教师?请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
 这位教师是怎样的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请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并完成各题。倾听美妙的音乐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
  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应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的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地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一个小时后,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仆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这里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仆倒在地”。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声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这怎么不让人激动?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口授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落不明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1.阅读全文,说出“我”倾听到的“美妙音乐”的具体内容,怎样才能做到用爱心去倾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①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声音上楼来,进窗内,得我睡意全消。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楼下传来的是搓麻将的聒噪声,楼上传来的是打骂孩子的刺耳声,该怎样正确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楼上那家住户为什么要在“每天天麻麻亮”时就逼女儿练习吹箫?请就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读上文中朋友的邻居教小男孩说话的有关内容,联系莎利文老师教海伦凯勒学习语言的事例,你认为小男孩最终能不能学会与人交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问题。母亲
肖复兴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是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这句话在文章的首尾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本文共写了六件事,详略安排得当。找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火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妈妈真的是认为这样好吗?她为什么要总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这句话,联系上文,写出妈妈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母亲比做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想一想,还可以把母亲比做什么?仿照作者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政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全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语,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请给下面的加粗字注上汉语拼音。   
(1)灼(     )   (2)热(     )   (3)袅(     )
2.结合文义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