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游宇明  (1)与西方科学家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中勇于亮出自己相比,某些中国科学家就显得过于冷静了。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
题目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
游宇明
  (1)与西方科学家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中勇于亮出自己相比,某些中国科学家就显得过于冷静了。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特别提到:以自然科学家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在政治性媒体上只占到3.5%,在公共网络论坛上只有3.2%,在新闻媒体上只有13.3%。在全社会为之轰动的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在公共网络论坛上,自然科学家作为消息来源的竟然为零!韩启德呼吁:我们科技工作者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能选择沉默或逃避,要有不惧流俗的勇气!科学家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精神,如果因为讲真话而挨骂,那恰恰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光荣。
  (2)我一向非常佩服中国科学家的智慧,【A】我们国家当年想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只花了短短一段时间,罗布泊的上空就升起了蘑菇云;后来希望拥有人造卫星,科学家憋着劲狠干几年,卫星一颗颗冲上了天空;最近一些年,神州飞船进入太空、嫦娥卫星绕月飞行。这一切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
  (3)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似乎只对科研项目有热情,却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都是有经费支撑的,有了科研成果,还可以获得各种奖励。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什么利益都没有。
  (4)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与做科研项目的风险程度也大不一样。做科研项目,取得了成果,利益丰厚;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也不会损失什么。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呢,在事情真相未明之前,很可能挨网民的板砖;在真相大白之后,不挨网民骂了,却会遭到某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换句话说,一个科学家没有公共精神,他的生活也许风平浪静,一旦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他的日子就可能不再安定。然而,我们一些科学家恰恰忽视了一点:社会是需要理性精神的,一个科学家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会对其他人群产生示范作用,一步步促成公民社会的成长。
  (5)科学家是以自己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杰出才华作为谋生的手段的,没有这种才华,他就没有资格享有科学家可以享受的一切;但科学家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善良、更加正义、更加温暖。【B】如果说,专业技能是科学家的一只翅膀的话,公共精神则是他们的另一只翅膀,缺少其中任何一只,他们都无法在岁月的深处翱翔。(选自2010年11月30日《联谊报》有删改)
1、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方面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1)段中划线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处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应用了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
  材料一:当“非典”肆虐之时,记者问病情的控制况。有人说已经控制得很好,钟南山说了实话: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在一次会议上,钟南山对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公认结论大胆质疑。会后,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材料二:2003年4月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1200位受访民众当中,有89%认为钟南山是一位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没有经费支撑,没有利益可图;②挨网民板砖,遭到一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
2、“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担忧、惊讶的感情。
3、举例论证,具体论证了中国科学家具有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重要性。
4、钟南山面对事实,没有选择沉默,具有不惧流俗的勇气,具有理性的公共精神。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游宇明  (1)与西方科学家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中勇于亮出自己相比,某些中国科学家就显得过于冷静了。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高擎起艺术的火炬
——在红场追悼大会上的讲演辞
阿·托尔斯泰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坚持“一件事原则”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读书易犯的几个傻
园洁

  读书让人聪明,也让人犯傻。
  纯粹的读书人,不存在犯傻,因为傻也是修得的正果之一。大智大愚,正是读书最高境界的两面。本文所说的“犯傻”,是专门针对我辈“读了点书的人”而言的。
  “读了点书的人”与“读书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世上有不少“读了点书的人”,但真正算得上“读书人”的没几个。自称“读书人”,或弄得“像煞”读书人的,十之八九或无知、或狂妄。真正的读书人,很少自称读书人,更不会“像煞”怎样怎样。
  读书,让人谦卑,让人知道世界很大、人生很丰富、个人很渺小……
  读书,易让人犯哪些傻呢?
  前些天,有位书友推荐《侯卫东官场笔记1-3》。双休日,我随着侯卫东这厮,走进村官、乡官、县官群体之中,随他去见识大千世界各式人等。短短几十小时,我不仅走进多面的官场、多彩的世事,还走进各路角色的内心世界。半部小说,(这本书还没出完)便让人阅历大增。
  一个人看上10部官场小说,对官场那一套也许比在官场里混了一辈子的人见得还多、悟得还深、看得还透。但官场小说,大多出自文人之手,字里行间的气息,难免让读者多有鄙夷和不屑。
  见多识广,可以自娱娱人;鄙夷不屑,却是情绪的毒药。你鄙夷,可有什么样的官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你还得在这社会里生活;你不屑官场,官场会在乎你?读了点书的人,最易犯的第一个傻,便是把什么都看清了,也把自己看得牢***满腹、“傲气”冲冲了。牢***是负面情绪,“牢***太盛防肠断”。读书读出铮铮傲骨是好事,但读得傲气冲冲却是犯傻。
  既然“世事洞明”了,何不就势学学“人情练达”?比“白眼看鸡虫”更有用的是慧眼识人生。
  读书,是人对书的占有,也是书对人的占有。人生就那么点精力,就这么几十年。读书多了,打牌搓麻将,与朋友一起聊天喝酒的时间便少;纸上得来多了,现实中得来就少;想得多说得多了,行为的能力就相对差。读书人第二个最易犯的傻可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劝读了点书的朋友,一定不要太高看了自己!说小的,换个灯泡爬个梯,书生不如工人;说大的,能成一番大事业的大多不是书生。
  读书,要入得去,更要出得来。书呆书呆,呆就呆在钻进牛角尖里,读而不化,成了书奴书蠧、两脚书橱。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有点残酷,但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镜花水月终虚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要让读书真正有用,还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读书,让人思维缜密,对语词的理解和表述会相对“精准”。这种精准有双刃的意义。读了点书的人,第三个易犯的傻,便是过敏、小气。
  读了点书,胸中气象、眼中世界不会比一般人小,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人们常常觉得读书人小气、纠结呢?这与读书人对词语的感觉敏锐、表述精准有一定关系。一般人听不出的语音毛病、词语毛病,你听出来了;一般人听不出的潜台词、弦外音,你听出来了,听出来就听出来了呗,千万别较真!读书写文章应追求细腻精准,过日子嘛,该模糊的地方就一定要模糊。读书要读出大气大度、读出潇洒豁达,而非越读越小样。
  书读到一定份上,什么没见过?什么没想通?既然已达此境,还不通达圆融,还不云淡风轻,那真是枉读诗书了!
1.作者认为读书有何作用?请阅读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读了点书的人”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对怎样读书提出了哪些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