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书中自有黄金屋  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
题目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书中自有黄金屋
  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找来许多与治国相关的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③“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的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时代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维缜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研究共产主义理论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⑤“学而不思则罔。”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可见,读书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增长知识和才干。我们只有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才能与时俱进。(选自星育网,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从读书的目的和作用以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3、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⑤自然段中加粗的词“消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学而不思则罔”的体验,请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论点:我们应该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读书。
2、读书的态度(始终如一);读书的方法(讲求质量,学思结合)。
3、道理论证,论证了学习的态度要始终如一的观点。
4、读书者在读书求知过程中,动脑思考,取其精华,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自己的原有知识融合在一起,变成自己的学问。
5、“略”。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书中自有黄金屋  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因此】;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⑴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⑶ 其实,无需举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⑷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⑸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⑹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1.联系⑷、⑸段加粗字和划线句,说说作者在列举了“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看书”的事例后,为什么还要列举“许多青年看画展”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⑴段划线句“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_____________ ,联系第⑹段,说其“可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他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A. ⑴ ⑵段之间   B. ⑵ ⑶段之间    C. ⑶ ⑷段之间   D. ⑷ ⑸段之间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
  (1)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2)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3)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4)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5)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6)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了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7)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8)“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9)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了,但汉语却一直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10)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阅读第5、6段,简要回答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意蕴丰富,结合语境写出第9段加粗的“死”和“活”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第6段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了霜”、“我要和你结婚”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你认为后者失去了汉语的哪些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余光中说“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学问与智慧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
  ⑤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作者 罗家伦  选文有删改)
1、“探骊得珠”是指泅入深水,得到价值千金的珠子。在本文第③段中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加粗词“必须”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B、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C、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D、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全文围绕“学问和智慧”展开论述,第一部分(①②段)阐述了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③④⑤段)阐述了_______________。    
(2)全文的论证结构属于___________关系。
A、总分    
B、并列    
C、层进   
D、对照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打造心灵的韧度
  ①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然后,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结果红红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花生仁。哲人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人:“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②其实,每一位成功人士被磨砺“成型”的过程,大都绝非坦途。诸如职场失手、竞争败北、工作出错、进步受阻等等不顺心的事,会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出现。这恐怕是每个成功人士都经历过的,也是任何一个人成长道路中都可能遇到的。应该说,不幸和挫折如同一块磨刀石,它可以磨掉人不够成熟、不够坚强的部分,去掉人的骄气与娇气,打造心灵的韧度,促使人更踏实、更坚定地前进。如果不能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挫折和不幸,稍遇不顺就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砥砺自己的机会,也放弃了进步的可能。    
  ③其实,艰苦的环境不一定就是人生的不幸,相反还会成为磨砺人生的砥石,它可以培养坚强的品质、意志和毅力,就像燧石只有在锤击下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彩。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其实任何艰苦都只是相对的,如果能在艰苦面前无所畏惧、知难而上,努力打造心灵的韧度,就能从艰苦奋斗中享受最大的乐趣。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历了不幸、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砺,真正打造了心灵的韧度,把不幸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冷静处之,就能使自己始终不偏不倚、不疾不缓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  
  ⑤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要想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颗坚强的心,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斗志,走好自己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1、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故事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针对第③段罗曼·罗兰的观点,列举一个名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读完本文后所获得的启示,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实际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遐迩闻名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痺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医、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它又是一个完善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划线的语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反思。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了吗?你认为这种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为诊治这种缺陷开一个“处方”。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补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