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成为你自己周国平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
题目
题型:江西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 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 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 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 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 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 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 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 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 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 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 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 ,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 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⑥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耶稣是基督教徒公认的救世主,可是连他也说:"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 ,又有何益?"这一句金玉良言,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名家寄小读者之周国平》)
1.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为什么说“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的话“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李敖曾说:我的人生不可复制。并就文中划线句子谈谈你对人生意义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从假设的角度推进,用一连串疑问和反问来设置类似对话情境,步步为营最终证实自己的观点。
2.由于人总是在追随偶像时迷失自我,不停寻找却总找不到属于自已的人生坐标。要,所以这并非易事。
3.一切外在的物质需求都可以通过自我的奋斗得到,但这一切是否遵从个人的本心呢?也许很多人在盲目追求中失去了自我,这难道是真的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吗?
4.一般而言,我们都以,然而这一标准主要又是以名利为基准的,没有精神价值的评断,缺少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与感悟,缺乏个性内涵的闪光。这是庸俗、空虚、毫无价值、也难以成为永恒的人生价值观。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成为你自己周国平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历史不容回避
  受难者在哭泣!怒火在燃烧!就在昨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脚迈进了靖国神社的门槛。
  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它把战犯亡灵当作神来祭祀,它为战争罪魁树碑立传,它是日本右翼的精神支柱。
  小泉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祭祀英灵”。侵略者双手沾满鲜血,满身背负着无法偿还的债务,谈何“英灵”?小泉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日本人的感情”。难道这就意味着可以任意伤害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二战之后,先后有多名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政治家们一次又一次把痛苦和愤怒强加给正努力医治战争创伤和营造和平的人们。亚洲人民是善良的,他们很容易接受曾经凌辱过他们的人的道歉并与之和平相处。他们要的,只是一句真心诚意的道歉以及公正地对待历史。可是看起来,这实在很难很难
  亚洲人民不会忘记惨痛的历史,他们的下一代和祖祖辈辈都不会忘记。受害者在警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要太顽固。既然每年都要抗议当年美国人对广岛和长崎扔下的那两颗原子弹,既然每年都要为20多万原子弹下的冤魂鸣不平,既然声称“决不能再次走上战争之路”,那么,请正视当年的错误!
  (背景资料: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是明治政府于1869年6月为追悼戊辰战争中战死的将士而设立的。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每年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19日,神社都要举行春秋两次盛大的祭奠活动,特别是每年的“8·15”战败纪念日那天,靖国神社更是迎来一批一批的右翼政客、参加过战争的老兵以及战争中阵亡士兵的遗族们前来祭奠。)
1.简析文章开头两个感叹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第四段中加粗句子所包含的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有力地驳斥了小泉的谬论(错误观点),你能说说作者在驳斥对方观点时的成功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不容回避;现实,我们又必须正视(中日人民的正常交往)!读罢此文,你的内心一定不会平静。请写下你的所想所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①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处”的人并不多。“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我从来不参与。”事实的确如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③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人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一直以来潜心创作,心无旁骛。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他名声大噪,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以前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处”。
  ④“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能让你学会坚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以丁肇中先生为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粗的“门外的繁华”和“我的繁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
游宇明
  ①与西方科学家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中勇于亮出自己相比,某些中国科学家显得过于冷静。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特别提到:以自然科学家的言论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在政治性媒体上只占3.5%,在公共网络论坛上只有2%,在新闻媒体上只有13. 3%。全社会为之轰动的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在公共网络论坛上,自然科学家的言论作为消息来源的竟然为零!韩启德呼吁:我们科技工作者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能选择沉默或逃避,要有不惧流俗的勇气!科学家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精神,如果因为讲真话而挨骂,那恰恰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光荣。
  ②我一向非常佩服中国科学家的智慧。【A】我们国家当年想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只花了短一段时间,罗布泊的上空就升起了蘑菇云;后来希望拥有人造卫星,科学家憋着劲狠干几年,卫星一颗颗冲上了天空;最近一些年,神州飞船进入太空,嫦娥卫星绕月飞行。这一切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
  ③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似乎只对科研项目有热情,却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于社会热点。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都是有经费支撑的,有了科研成果,还可以获得各种奖励。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什么利益都没有。
  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与做科研项目风险程度也大不一样。做科研项目,取得了成果,利益丰厚;没有取得成果,也不会损失什么。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呢,在事情真相未明之前,可能会挨网民的板砖;在真相大白之后,不挨网民骂了,却会遭到某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换句话说,一个科学家没有公共精神,他的生活也许风平浪静;一旦参与公共事关注社会热点,他的日子就可能不再安定。然而,我们一些科学家恰恰忽视了一点:社会需要理性精神,一个科学家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会对其他人群产生示范作用,一步步促成公民社会的成长。
  ⑤科学家以自己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杰出才华作为谋生的手段,没有这种才华,他就没有资格享有科学家可以享受的一切;但科学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善良、更加正义、更加温暖。【B】如果说,专业技能是科学家的一只翅膀的话,公共精神则是他们的另一只翅膀,缺少其中一只,就无法在岁月的深处翱翔。(选自《联谊报》2010年11月30日,有删改)
1.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方面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处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
  材料一:当“非典”肆虐之时,记者问病情的控制情况。有人说已经控制得很好,钟南山说了实话: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在一次会议上,钟南山对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公认结论大胆质疑。会后,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材料二:2003年4月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1 200位受访民众当中,有89%认为钟南山是一位英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回答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选文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不必等到盛春再开花
刘诚龙
  ①你知道北方的苹果运往南方,在果树上什么时候采摘吗?你知道既要灭菌又要保持香味,葡萄酒要加温到多少度吗?  
  ②那年我到山东烟台一处苹果园,看到果农将没成熟的青苹果摘下来,我好奇地问,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摘了?果农说,熟透的苹果不可远途运输,没到南方就会腐烂,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啊。  
  ③葡萄酒酿成后很容易变酸,因为有细菌在捣鬼。如何消灭细菌呢?  
  ④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了。他给葡萄酒加温开始加到100摄氏度,细菌是消灭了,但葡萄酒的香味却没有了,后来,他加到55摄氏度,酒味非常醇厚。
  ⑤巴斯德由此得出结论:许多事物不需要全部沸腾。比尔·盖茨跟他的同学说,我们辍学吧,一起研究计算机。他的同学十分惊讶:你疯了吗?哈佛大学的文凭不要了?最后呢,修成学业的同学给人打工,老板就是提前创业的比尔·盖茨。   
  ⑥如果迎春花要等到阳光明媚时才开放,就会误了占尽春天的天时;如果创业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动身,就会误了占住制高点的先机;你得到了老成的经验,很有可能耽误了青春的激情;你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很有可能耽误了快乐的天伦。   
  ⑦不必等到风平浪静,我们就可以乘风破浪去趣海。不必等到阳光明媚,春寒料峭就播种。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我们恰逢东风即出征。不必等到老态龙钟,我们可以一腔热血搏人生。   
  ⑧如果知识尚未完全储备,你不要心虚,激情是一把刀,虽然未经磨砺,但它本身就富有锋芒;如果经验尚未获取,你不必自卑,机遇就是一把刀,虽然促狭隐秘,但它本身就富有热情。   
  ⑨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所以我们可以趁早打包出发;葡萄酒不必等到沸腾,所以我们可以提前新鲜出炉;迎春花不必等到盛春再开放,所以我们可以趁着年轻早日扬帆起航。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①~④段写苹果和葡萄酒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论证方法。
4、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观点,请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