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阅读。阅读《微型电子计算机》,完成下面题目。(共14分)①不久前,我看到一种新式的电子计算机。它只有日记本那么大,放在手心掂掂分量,只有半块砖头那么重。这...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说明文阅读。阅读《微型电子计算机》,完成下面题目。(共14分)
①不久前,我看到一种新式的电子计算机。它只有日记本那么大,放在手心掂掂分量,只有半块砖头那么重。这种电子计算机叫“微型机”,又叫“袖珍机”。微型电子计算机虽小,本领却不小。那看上去像半导体收音机那样小巧的电子计算机,每秒钟竟能进行几万次计算!
②电子计算机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电子元件组成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一九四六年,名叫“埃尼阿克”。它的“细胞”是电子管。两、三个电子管,就有一个微型电子机那么大。当然,由成千上万个电子管组成的电子计算机,重达三十吨,要占好几个大房间,成为庞然大物。而当时每秒钟计算五千次,它的效应还不及现在放在手掌上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再说,电子管的玻璃罩容易损坏,坏了几只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就不能正常运算了。
③在一九四八年,人们发明了用半导体材料制造电子元件——晶体管。一只体积比鞭炮还小的晶体管,可以代替一只普通灯泡那么大的电子管,这样一来,人们就用小巧的晶体管作元件,制成了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耗电少等特点。
④循此继进,人们在一九六四年,制成更小巧的集成电路。所谓集成电路,就是在一小块只有几平方毫米那么大的半导体材料——硅片上,集中几十个二极管、三级管、电容、电阻等电子元件,这样一来,诞生了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⑤在最近几年,人们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程度,在几平方毫米那么小的硅片上集中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直至几千以至几万个,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象日记本那么大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便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细胞”的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它只消用几节很小的干电池作电源就行了,性能可靠,使用寿命又长。现在,更小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出现,国外有一种手表式的微型机,可以有显示时间、日历、计算、记忆等六种用途。作计算时期,可算到十一位数字。
⑥小巧轻盈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被作为“电脑”装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机、导弹上,用来导航,自动控制飞行。它还可以用来自动控制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甚至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安排家务。
小题1:第①段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                 
                                  ▲                                  (4分)
小题2:本文说明微型电子计算机是按照(3分)(    )
A、电子计算机体积大小说明的。          B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类型来说明的。
C、微型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时间顺序说明的。D电子计算机的演变过程说明的。
小题3: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句,简要回答。(3 分)
①每秒钟竟能进行几万次计算
② 它只消用几节很小的干电池作电源就行
我选(   )句:                      ▲                                           
                                   ▲                                          
小题4:仔细阅读第②段,用简洁的语言给“微型电子计算机”下个定义。(4分)
答:                                  ▲                                            
                                   ▲                                       
答案

小题1: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三个选两个)生动地说明“微型”和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小题1:D
小题1:① “竟”是语气副词,表达的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突出计算机虽然体积小但运算速度却快的特点。去掉“竟”就没有“出乎意料”的含义,表达效果差。②“只消”在这里表示程度很轻,有突出其性能优越的语气。去掉“只消”,表达的语气和程度都减轻,表达效果差。(解释词语的含义1分、说出表达效果1分,进行比较1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酌情给分。)
小题1:电子计算机:由电子管组成、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为每秒种五千次的第一代计算机。
解析
(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2)这是考查学生正确体会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来说,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事物区别于某一事物的标志,也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学生可观察题目,或在首段中找,也可抓关键句。这里是说明对象的演变历史(3)这是对说明文语言考点的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4)这是说明方法的变式考查,学生根据选文信息总结出电子计算机的本质特征,即电子管组成、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为每秒种五千次。
核心考点
试题【说明文阅读。阅读《微型电子计算机》,完成下面题目。(共14分)①不久前,我看到一种新式的电子计算机。它只有日记本那么大,放在手心掂掂分量,只有半块砖头那么重。这】;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节选)
梁思成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④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⑤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⑥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小题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作者着重向读者介绍的是(    )
A.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B.首都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艺术效果最为突出。
C.历史中最杰出的建筑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D.优秀建筑往往以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小题2:读完本文后,说一说建筑中的“千篇一律”指的是什么。
答:                                                                     
                                                                          
小题3:仔细阅读文章③④⑤段,梳理说明层次,依次填写下表。
段落
所举例子
艺术效果
第③段
人民大会堂 A              
                          
简单重复使这座建筑具有统一性和雄伟气概
第④⑤段
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及廊、庑、楼、门等。
B                          
           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一说卢沟桥的美体现在哪里。
【链接材料】
北京的卢沟桥全长200多米,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间相隔大约一米。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放眼望去,两排柱子雄伟壮观。这281个望柱,每根柱上都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984年经过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篇重读  (16分)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6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290年的历史。(A)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B)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C)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D)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雍容典雅。宫内还存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成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门对称的17面大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的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笼的园林中。
小题1:第1小节先交代了凡尔赛宫的             ,然后说明其全宫占地总面积。从中可知道凡尔赛宫包括两大部分,即           和          。本段说明宫殿建筑的顺序是:从             到         ,再到        。(5分)
小题2:“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是从第1节中抽出的句子,放在                                           ____________(A、B、C、D)哪一处最合适?(3分)
小题3:第2小节能体现“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的有四方面。请分别写出这四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第二小节中找出一个与第一小节“造型优美”结构相一致的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5:根据选文,说说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
紫禁城有4座城门:南面有午门,北面有神武门,东西有东华门、西华门。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周围环绕着10米多高的城墙,墙外是50多米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汉语可以治病》,完成下列各题。(10分)
两年前,美国费城有一少年,聪明好学,深得老师的喜爱。但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父亲叫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他一看,报上的字一个都不认识,他痛苦地告诉父亲,说看不懂。已读小学五年级的他怎么连天气预报也看不懂呢?他父亲不相信,带他去看医生,医生经过测试证实这是真的,并说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例如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伤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这种患者常常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复杂一些的内容他们就说不出来,严重的甚至完全不能使用语言。“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怎么会患上这种病呢?追查的结果,说明是脑外伤造成的。  
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在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可能发生失语症(失读症),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科学家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简单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使用汉字。循着这条线索,科学家进一步实践、探索,发现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汉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同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日本患失读症者少的原因。  
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及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
开始他们很惊愕,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们研究了各种可能的原因,最后才比较清楚地看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词、汉字,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从小得到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根据汉字跟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假设,能否用学汉语汉字的方法来纠正失读症呢?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试验正式开始了:在一张纸上,英语句子和同意思的汉语句子分行列写,让他看着汉字读英语句子。不久,这位美国少年便把英语句子念出来了。试验初步成功了。要知道他原来单看英语是念不出来的,所以这个试验结果是确切的。  
不过这个试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以后的试验表明,经常这样的,不断“唤醒”,患者最终能恢复英语阅读能力。这些实验先后在法国等国家进行,都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汉语、汉字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了,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小题1: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2:阅读第二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失语症”产生的原因。(2分)
                                                                                 
                                                                                 
小题3:根据文意,并结合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你对汉语的认识。(4分)
1993年~2005年间,日本提供汉语课程的中学增加了两倍。目前,韩国共有16万大中学生在学习汉语,这个数字比5年前增加了66%。亚洲之外,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也迅速增长。2000年到2004年,参加汉语高级水平考试的英国学生人数增加了57%。在美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汉语推广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l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
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小题1: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小题2:作者在②③两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目的是什么?
小题3:简析文中两处划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到海底安居
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资源、能源开发(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包括建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包括建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②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将自由地出入海洋,甚至到海洋旅游、疗养和海底考古。到那里,海底、海面和陆地将有机地连通在一起,人们可以方便地自由往来。
③然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底城市。其实,在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④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司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 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深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天的观察工作。这项实验当时惊动了世界,它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人类首次在海底生活了21天,二是征服了100米深的海底。
⑤继法国人之后,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进行了水下实验室的实验。他们设计和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房屋——两个长21米、直径2.7米的浮筒,重达700多吨。其中一个为实验舱,另一个是生活舱。这项实验由5名潜水员参加,在距离海平面159米的深处进行。5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5天,然后跟水下实验室一起返回海面。这项实验的成功,表明人类能够在100米以下的海底生活,也说明人类有能力占领整个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并向深层海底进军。
⑥供人居住的水下房屋,除了要坚固耐用以外,还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比如,人生活在水里,呼吸供给是个大问题。在水下房屋里,一般的压缩空气是不能供人呼吸的,必须采用经过配制的氮氧混合气体。
⑦此外还有食品供应问题。一个潜水员每天需要3500卡的热量,因此,食品应该是高蛋白的。但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肉、蛋类食品,是不能带到水下房屋里储存的,否则会污染空气。
⑧另外,在水下房屋里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工食品。短时间内,潜水员可以吃一些罐头食品,时间长了,就得另想办法。淡水的供应也很重要。在海底房屋里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是分开的,饮用水质量要高,其他生活用水量要大。
⑨海底房屋的取暖、照明包括仪器设备和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如何保证供电?目前,主要通过从岸上拉电缆供电、水面发电船供电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海底房屋应备有蓄电池。专家们认为,未来的海底城市,采取海浪发电是最理想的。
⑩在海底居住,有时要远离海底房屋去进行水下作业,因此,只凭体力游来游去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水下搬运工具和器材,就更需要运输工具。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水下摩托”,这种运输工具的外形很像鱼雷,有一个流线型的前罩和外壳,推进器是尾部的螺旋桨,前段还装有水声定位仪、探照灯以及摄影器材等。
⑾为了防止在水下迷路,还要随身携带信号接收机。可是电磁波不能在水里传播,尤其无线电短波在水里会被吸收掉。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语言修正器”,它利用水能很好地传播声波的特点,采用水下超声波来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水下自由通话联络了。
小题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出来。(3分)
答:                                                                   
小题2:文章开头列举的3个数据中,如果需要去掉1个,你觉得去掉哪一个比较合适?为什么?(3分)
答:                                                                   
                                                                    
小题3:第④⑤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4:请指出第⑤段中加点的“当时”一词的言外之意。(4分)
答:                                                                   
                                                                    
小题5: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美好愿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根据本文内容,请说说科学技术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写出3条即可)(6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