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二)读书养气  (17分)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读书养气  (17分)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小题1:、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4分)
小题2:、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3:、第⑤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          ,“薄发”指的是             。(4分).
小题4:、下面是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句?并说说理由。(5分)
①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③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列宁)
④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答案

小题1:(4分)读书可以养气。
小题1:(4分)举例论证,证明是什么样子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
小题1:(4分)⑴多读书 ⑵成为写文章的好手。
小题1:(5分)可以引用的两项是③④。理由:因为文中作者主要论述的是要大量阅读好书,才能养正气,而不是论证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方法。
解析
小题1:观点也就是中心论点。在文章的段①最后一句话。
小题2:举例论证(举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例子);证明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
小题3:可从“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中得出,“厚积”指多读书;从“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中得出,成为写文章的好手。
小题4:注意题干要求两句。可以引用的两项是③④,主要论述的是要大量阅读好书,才能养正气,成为有学问的人。①讲读书是一个怎样的过程。②论述学和思的关系。
核心考点
试题【(二)读书养气  (17分)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梦想是一种诅咒
古典
①你看过《功夫熊猫》吗?
②故事一开始,阿宝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为了一只会武功的熊猫,和盖世四侠一起,打破黑道,弘扬正气!这正是他多年的梦想,也是他的潜能所在!但是当他被爸爸问道:“你做了梦,你的梦想是什么?”阿宝只是说:“嗯——是关于——面条的。”
③你一定也有过这种经历。你有一个梦想,但是当别人问起,你只会说,“嗯——我没有太高的期望,嗯——我只是希望赚点钱,嗯——没想太多,快乐就好。”
④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实现梦想的潜能,但是每一个人又同时害怕着自己的梦想。
⑤因为梦想意味着周边人的不支持——比如说,你怎么能够期待你的家人为你的梦想买单呢?——而你本来是一个很受欢迎和喜爱的人呢!
⑥因为梦想意味着自己要做出一些以前没有做过、不敢做的事情——如果这个事情已经实现,那还叫什么梦想呢?而你本来是把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好的人呢!
⑦因为梦想意味着自己也许有实现梦想的潜能,那同时也有了把这些潜能表现出来的责任——因为知道自己拥有潜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当你知道自己拥有成为一个好的作家的潜能,你开始思考如何能够发挥这种力量,做出什么样子的作品,然后才对得起自己的才华呢。——而你平时一直告诉自己说“其实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
⑧梦想带给你周围人的冷遇,打乱你原本过得安全的生活,让你雄心勃勃又忧心忡忡。而梦想能给你的,只是那一点点希望的快乐。所以梦想其实是一种诅咒,诅咒那些有梦想的人,诅咒那些竟然希望改变生活的人,诅咒那些自己都活得一般却一心希望世界更美好的人。
⑨而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会受到梦想的诅咒。
⑩如果你是一座山峰,你的梦想是天空,那么因为你的高度,你需要第一个被雨浇,第一个被风化,第一个被雷劈——所以你注定被诅咒,注定承担那些低洼所不需要承担的东西。——谁让你有这个梦想呢?谁让你喜欢蓝天呢?谁让你希望拥有希望?
?我时常也会羡慕那些没有梦想的人,他们的生活多么的美好,平凡,安静的跟随,有一个可以预见的生活轨迹……
?只是我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因为我注定是一个被梦想诅咒的人。我的心中跳动梦想的温度,我的眼睛里面被这个东西点亮,我的脑子里面全是未来的希望的图像,这就注定了我是一个被梦想诅咒的人,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未来世界的参与者与一个过去世界的流放者。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梦想的诅咒,但是很多人刻意地躲开,成为不了功夫熊猫。成为汤面熊猫有什么不好?这些人聪明地躲开了梦想的诅咒,安心地过自己的生活,他们让我羡慕。
?但是,那些勇敢的人啊,那些被梦想诅咒的人啊,让我们上路吧!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观点。(2分)
小题2:.为什么说“梦想是一种诅咒”?(3分)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本文用功夫熊猫的故事做由头引出论题,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兴趣。
B.第10段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地阐述了“没有梦想的人,他们的生活多么的美好,平凡”的道理。
C.文章按照“人人有梦想,人人怕梦想——梦想是一种诅咒——有梦想的人都会受到诅咒——呼吁为梦想上路”的思路展开,有条有理。
D.最后一段表明作者的态度。其中“那些勇敢的人啊”与上文“每一个人又同时害怕着自己的梦想”相照应,十分严密。
小题4:.诗人王勃强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明代哲学家吕坤则表示“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你会选择哪种人生态度?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绉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工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小题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请根据选文的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的第①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
小题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小题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小题。(12分)
理想的阶梯(节选)
陈群
①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②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③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⑤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⑥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
⑦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第④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第⑤段举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的典型事例,这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够互相交换吗?为什么?(2分)
小题4:.第⑥段划线句中加点的“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小题5:.为第④段补充一个道理论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谦虚小议(6分)
①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朗士等一批青年,为了让自己办的刊物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就写信给大文豪雨果,请他写一封信作为该刊物的序言。几天后,雨果回了信,打开一看,里面却写道:“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森林;我只是一支蜡烛,你们是万道霞光;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汪洋大海;我只是一个鼹鼠掘成的一个小丘,你们是阿尔卑斯山;我只是……”他们没有发表这封信,怕会损害雨果的名声。
②其实,雨果的这封信,正是他谦虚品质的生动体现。它非但不会损害文豪的名誉,反而体现了他伟大和高尚的品质。
③谦虚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一个人恰当处理他与外界关系的正确思想方法。心胸开阔,虚怀若谷的人,才能谦虚谨慎;器小易满,不到半瓶水,也会淌得一塌糊涂。
④谦虚本身说明着自知之明。人有自知,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不犯或少犯错误,即使有了错误,也可以及时认识和纠正。“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自以为很高明,其实很蠢。少一点骄傲,多一点谦虚,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小题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小题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3:.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文迁移阅读。(8分)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 ,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甘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进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选自《饮冰室全集》)
小题1:.用原文填空。(3分)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            
小题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2分)
⑴“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⑵“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小题3:.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1分)
小题4:.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