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15分)瑕疵和真实杜玮①记得一次参加一个小的演唱会,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歌手嗓音沙哑,而且还唱破了音,引起了不小的尴尬。然而相比起某些...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15分)
瑕疵和真实
杜玮
①记得一次参加一个小的演唱会,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歌手嗓音沙哑,而且还唱破了音,引起了不小的尴尬。然而相比起某些大型晚会上那些对口型的假唱,沙哑的歌声却显出了几分可爱,只因为它是真实的。这就是“瑕”依然是以“玉”为部首的原因:即使是美中的不足,也是美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其价值的鉴定书。因为有了点点瑕疵,我们才有了一种生活的真切感,并对未来的美好多了—份憧憬和希冀。瑕疵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
②有人说悲剧让人铭记更久,是因为悲剧更容易刻骨铭心,它在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灵上烙下的印记已不是一丝瑕疵,而是一道深堑。我们的生活也许不会遭遇上这么催人泪下的经历,但是却徘徊在悲喜之间。看喜剧的人希望用虚拟的欢乐蔽翳心中的裂纹,而看悲剧的人更希望感受那一种失去,然后回到现实中重新审视自己心灵上裂纹的宽度。因此,我们发现,有了不足,我们才会努力缝合缝隙;珍惜拥有,我们才不会让一道小的瑕疵放大进而占据整个视野。功利地讲,生活中的瑕疵让人更懂得珍惜当下,把握真实。
③一位先哲曾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在人们的思想中留下了一个祸福相依的观念。具有这种心态的人,知道完美的事物自己可能是无福消受的,知道生活不会把所有的便宜都让自己捡着,得到好处时一般总要留一席不完美之地,碰到瑕疵,心理上反倒会舒坦一些。唯有贪心不足的人,才会容不得任何瑕疵而追求完美,却往往使得心态失衡,到头来不过是自己作弄自己罢了。这正如古人所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因此,瑕疵往往是人们控制欲望的一帖最有效的方剂。
④人们口中最长念叨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不仅仅是一句颇有哲理的口号,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并为之努力的态度。正是不满足于昨天的那道瑕疵,才会有今天的“更好”;当明天发现今日的瑕疵虽然短了半截,但依然存在,于是我们的生活又开始新一轮的进取——就这样不断地向完美迈进,即便触及不了完美,但却使人们向着完美无限地接近。可以这样说,                   
⑤生活因瑕疵而真实,生活也因真实而美好。    (文章有删改)
小题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文章开头先举一个演唱会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小题3:文章第③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4:请给本文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文意连贯、完整。(2分)
小题5: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议论的话,谈谈你理解的“瑕疵”。(不少于80字)(5分)
答案

小题1:瑕疵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
小题1:引出本文的论点“瑕疵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充当论据,证明论点;与下文“假唱”形成对比,突出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1: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瑕疵往往是人们控制欲望的一帖最有效的方剂”的观点。
小题1:示例:瑕疵是促进发展的动力,督促我们向好的一面发展,让我们拥有的真实不断完善。
小题1:示例:“瑕疵”不会妨碍一个人的魅力。人或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白壁”与“微瑕”往往结伴而行。威震华夏的关云长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精明干练的周公瑾因气量狭窄而英年早逝……这些千古流芳的风流才俊,正是因为“瑕疵”的存在而彰显其魅力。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来分析即可。(共2分)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引用的作用。议论文运用引用的作用一般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大意对即可。第一点1分,后三点任意两点2分,共3分)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为:方法+观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小题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结合文段的论点来补写即可。(示例内容为原文。答出“瑕疵促进发展”或“暇疵让生活更完善”的意思即可。共2分)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论点1分,结合课内外积累论述2分,语言表达2分,共5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15分)瑕疵和真实杜玮①记得一次参加一个小的演唱会,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歌手嗓音沙哑,而且还唱破了音,引起了不小的尴尬。然而相比起某些】;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①也许是诱惑太多,也许是刺激太甚,也许是节奏太快,冷漠、推诿、嫉妒、内耗,遮住了仁爱、道义、宽厚、同情。于是,感动——世界上最简单又最美好,最平常又最崇高的情感,正悄悄离开某些人的灵魂。
②当下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感动的时代;当下的我们,是一群需要感动的人。
③其实,任何社会都不会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对“感动”的寻找,会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感动”不是奢侈品,而是与我们相依相伴的生活常态
④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存在于庞大的社会各阶层。他们中既有平凡的公民,也有贡献突出的俊杰。甚至,那些没有光环的小人物,更易激发更多人的共鸣,影响更多人的价值取向。他们是人世间的“盐中之盐,原动力的原动力”。他们的或震撼或平凡的事迹成为人们生命中不可抹去的感动因子,他们的精神日益外化为整个社会的追求和目标,成为中华民族人格史的绚丽篇章。
⑤历史和现实永远不会没有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时代推崇什么样的偶像和英雄。所有与社会公认的价值判断相一致,与大众的精神追求相吻合的感动,必然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共鸣,必然凝聚全民族的良知。所有让我们感动的名字,一定会让我们凝神。因为有了他们,心情不再灰暗;因为有了他们,日子变得踏实。(A)他们其实就是常人,他们像常人一样说话,只不过表达的思想成为引导我们生活的航标;他们不一定都惊天动地,只不过他们的品质化作了民族骨骼的钙质。可见,他们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⑥人们常常因为感动而泪流满面,但流泪并不是感动的终端,行动才是最后的归宿。“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让我们感动的人物用闪光的人格创造出朴实的奇迹,用无私的行动照亮了别人的生活。无论太远还是太近,无论陌生还是熟悉,他们的行动会在所有人的心里激起持久而悠远的回响。当感动叩响我们每个人的心扉的时候,当他们的道德准则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向度的时候,人性的良善与崇高就会成为广泛的社会行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乐园。
⑦一群群平凡而卓越的人会连成时代精神的壮丽画图,结成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B)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用日复一日的善举去感动我们广阔的社会,去感动我们深远的历史,但我们可以是清澈的甘泉,浇灌干涸的心田,孕育自我的完善,浸润被自私、自卑、自弃和贪欲困扰的灵魂。让感动成为一泓清泉,一种滋养,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好雨,催生心灵升华的生机,养育精神之树蓬勃生长。
⑧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更多的感动,正如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阳光洒满大地!
(作者陈世旭,选文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的主要观点,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2分)
小题2: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题3:作者说:“生活中的‘感动’不是奢侈品,而是与我们相依相伴的生活常态。”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小题4:如果将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作为文中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A、B中的哪一处比较合适?并说说理由。(3分)
【链接材料】2010感动中国人物:雷锋传人郭明义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
(    )处 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小题1:(3分)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            世界。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                                             
小题2:(5分)第③段中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事例所论证的观点是                                       第④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   论据,这两句话所论证的观点是                                      
小题3:根据全文内容,具体说说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8分)
如何对待历史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作了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和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的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都证实了那场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其屠刀所向,山河血染,日月失色。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
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中国捏造的数字,这是经过详细的调查得出的事实,包括日本许多正直的历史学家在内,都证实日军在南京进行过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刑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证的历史事实。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警钟。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许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许多当年犯下屠杀中国人民罪刑的原侵华军人尚悔罪自责,站到赎罪的行列,而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知何在?
小题1:从论证方式上说,这是一篇驳论文。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作一点推论,本文要批驳的是石原陈述的什么观点?(3分)
小题2:“遇难者30万!”这个句子在第二段中出现了两次,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4分)

幸福是什么?
丽莎·普兰特(美)
①幸福是什么?在我看来,真正的幸福就是简单生活。
②有人问我,“简单生活”是否意味着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我说,这是对“简单生活”的误解。“简单生活”意味着摒弃虚荣,少一些对物质的追求,多一些心灵的滋养。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从容,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
③简单,是平息外部无休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我们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
④当人们习惯于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去换取一种“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时,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正在一天天地枯萎。当人们为拥有一幢豪华别墅、一辆漂亮小汽车而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以致每天晚上在电视机前疲惫地倒下;或者为了一次小小的升职,在上司面前小心翼翼地陪着笑脸;或者为了无休无止的聚会,精心装扮自己,虚度很多光阴……到头来,面对的只是一个内心孤独苍白的自己的时候,我们真该问问自己,它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你不在乎外在的虚荣,只为内在的自己而简单生活时,幸福感才会润泽你干枯的心灵,就如同雨露滋润干涸的土地。我没有海滨华丽的别墅,而只是租了一套干净漂亮的公寓,这样我就能节省一大笔钱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旅游或者接济他人;我用不着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因为能证明自己的方式很多,提升并不是唯一的;我可以推去那些不必要的应酬,悠闲读书,独享书中无限风光,或者和家人、朋友交谈,分享轻松美妙的晚上……
⑥简单,也将带给我们内心世界的丰富。我们将变得更敏锐,能真正深入、透彻地体验和理解生活。我们将会发现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将为每一次日出、草木无声的生长而欣喜不已;我们将重新向自己喜爱的人们敞开心扉,表现真实的自然,热情地置身于家人、朋友之中,彼此关心,分享喜悦,真诚以对。那时,我们将发现彼此因隔阂而不能相互沟通的问题,不过是过于忙碌而疏于交流造成的。只有当我们开始体验亲密和谐、友爱无间时,我们将不是在生活的表面游荡不定,而是深入进去,聆听生活本质的呼唤,生活因此而变得更有意义。
⑦简单的生活是幸福的温床。只要不过度追求物质,不受虚荣的影响,我们的自由就会越来越多,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所以,让我们从清除“嘈杂声”和琐事开始,认清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必须丢弃的。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这就是简单生活所追求的目标。
(选自《名家随笔》,有改动)
小题1:填相应段落序号或原文内容,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填相应段落序号或原文内容,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小题2:根据本文内容,给下面漫画“幸福”中的羊选择独白,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幸福就是没有别的羊儿来和我争夺青草吃。
B.幸福就是每天都能欣赏日出,从容地吃草。
C.幸福就是能够独自地享受自由、无牵无挂。
D.幸福就是拥有一片广阔无垠的肥沃的草原。
小题3:说说第⑤段画线句的妙处。(3分)
小题4:简要分析④⑤两段的关系。(3分)
小题5:生活中有许多 “嘈杂声”。请举出一例(提示:不能用文中的例子),并联系选文内容谈谈该如何对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3分)
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
曹文轩
   ①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
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
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② 但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国家、民族,总得有一些人丢下这一层次上的书去阅读较为深奥的书。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他们还要去读一些深奥到晦涩的书。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阅读阶层的存在,才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
③ 现在我们来说孩子的阅读。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之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④ 而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他们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无数的出版社争相向他们提供着这些文本。有充足的浅文本供他们进行初级的享受。这些书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这种阅读的过程是尖刻的、现时的,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这些书给予的,会在那个阅读者正在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全部结束,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
⑤ 阅读行为,特别是孩子的阅读行为,当不是放任自流的。我们应当有所安排,有所倡导,有所规约,甚至有所裁定:一些书值得去读,而一些书可少读。孩子的阅读与成人的阅读不一样,它应是有专家、校方和家长介入的。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阅读从自在状态抵达自为状态。
⑥这种具有深度的阅读能给他们更大的愉悦。不同的是,浅阅读只给他们带来一种愉悦,这种愉悦来自于阅读的同时,只满足于停留在简单轻松的层面上,没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而深阅读给他们的是两种愉悦,不仅有来自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上,还在于探究过程中,有来自思索、品味与琢磨之后的刹那辉煌。深阅读带来的两种愉悦,无论哪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越了浅阅读所给予的那一种愉悦。
⑦ 轻而易举地获得,是一种愉悦;艰难追问与挖掘之后忽有所悟,是一种愉悦。前一种愉悦不需要付出,后一种愉悦则需要付出。我们究竟应当更喜欢哪一种愉悦呢?难道我们不需要思考吗?不需要对孩子们去说吗?
⑧ “轻而易举地获得”其实这一说法未必准确。轻而易举倒是真的,但未必可以获得——轻而易举,常常是不能有所获得的。唾手可得的露天矿藏是有的,但,通常情况下,矿藏都在地表之下,甚至是被深深覆盖的,是需要我们花力气开掘的。
⑨ 应当告诉孩子们:有效的、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一定气力的。他们所选择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高度——当然这一高度不要达到令他们厌烦、失去耐心的程度。它们略高于孩子们,需要踮起脚尖够一够——踮起脚尖够一够,这样摘取的果实也许更加甜美一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愉悦。
(选文有改动)
小题1:本文主要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分)
小题2:第⑥小节怎样论述“有深度的阅读能给他们(孩子)更大的愉悦”?请简述其论证思路。(3分)
小题3:第⑧小节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依据本文意思,下面对“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就阅读意义而言,浅阅读可以满足一般人的消遣享乐,而深阅读可以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深度和文化水准。
B.就文本选择而言,浅阅读读的是浅显的、不费脑筋的书,而深阅读读的是具有一定高度的、乃至于深奥到晦涩的书。
C.就阅读状态而言,浅阅读处在没有引导的放任自流的自在状态,而深阅读是有计划、有规约、有选择的自为状态。
D.就阅读收获而言,浅阅读能够使人轻易而举就能获得长久的愉悦,而深阅读需要花气力来获得探究的愉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