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18分) 从许衡“我心有主”说开去 ①近读《史记·许衡传》一书,有一些关于人生理想的感悟。该书载,许衡与众人外出,天热口渴,见道旁有...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18分)
从许衡“我心有主”说开去
①近读《史记·许衡传》一书,有一些关于人生理想的感悟。该书载,许衡与众人外出,天热口渴,见道旁有梨树,大家竞相摘吃,只有许衡强忍口渴,不为所动。有人说,兵荒马乱之时,这梨树是没有主人的,摘吃无妨。许衡却不为所动,正色答道:梨无主,我心有主。于是,他始终没有吃梨。
②好一个“我心有主”!许衡秉持洁身自爱、决不盲从妄动之操守,实在可敬。
③从个人修身养性的角度而言,“我心有主”之“主”,不仅是一种应当固守的理念、一种情操、一种精神境界,而且更是一种自觉遵循的原则、法度、戒律,是一种赋予独特秉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品许衡之言,思许衡之行,仰其高尚,汗颜不已。在当今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的背景下,我辈亦应犹如先贤许衡那样确保“我心有主”,从而因有气节、坚贞、坦荡、无邪这样方正的人格而引为自豪,且安身立命。
④色彩斑斓的动感世界对人们有着极大的诱惑,使得有些人过分地投入,以至于经常忘掉了自己。纷繁多变的尘世,常有恶俗的侵蚀、浊流的冲击,惟“我心有主”方能拒绝一切野心邪念,使心境空明澄澈,保持一种难得的心态平衡,以纯真的品性走入尘世的生活,不茫然、不困惑、不彷徨,好自为之,既能够抗得住假恶丑,且懂得弘扬真善美。
⑤于是,我进而从另一面又想到,倘若我心无“主”,在现实生活中恐难远离迷途陷阱,往往会昏昏然不能自拔;为赶那形形色色的时髦而疲于奔命,甚至放浪形骸,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乱了乾坤,或为纸醉金迷而心志颓废,或为物欲横流而魂不守舍。每每因心中无“主”而贪欲无度,因贪欲无度而常虑贪之不足,因纵欲而常疯癫痴狂,因贪欲得逞又常恐东窗事发而忧虑惧怕……正义的斩腐之剑凌厉出鞘,谁个腐败分子不惊慌失措,落个可悲下场?然而,悔已晚矣。眼前见过,耳际闻过,已有许多前车,难道这不能为之鉴吗?
⑥惟“我心有主”才能拥住人生的自在,常能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不必去谋求虚名或去追逐蝇头微利,即便是富贵亨达之前景可观,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牢牢稳住方寸,始终把握好自己。置身于喧嚣尘世,即使无力横扫之,也能惜持身心、保全气节,不肯同流合污、蝇营狗苟,不被丝竹乱耳、浮躁搅心,而是知耻知足,视无义之财为赘疣,看无德“乌纱”如敝屣,甘于平淡中孤芳自赏、怡然自得,诚为其乐融融也。如是,“我心有主”即是幸福。
(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中“我心有主”的深刻含义。(4分)
                                                                            
小题2:第①段引述《史记·许衡》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小题3:纵观⑤⑥两节,作者为使论证更有力,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具体作用?(4分)
                                                                             
                                                                             
小题4:“义利之辨”一直是中国人考量个人道德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同的人取舍不同,结局迥异,请举例阐述。(6分)
                                                                            
                                                                             
                                                                             
答案

小题1:面对诱惑能够把握好自己,保持灵魂的高尚,从而弘扬真善美。意近即可。
小题1:开头引述《史记·许衡》的故事吸引读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同时作为论据也证明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1: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我心无主和我心有主这两种人的生活状态和结果作对比,突出地论证了我们要做到我心有主才能获得幸福。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开头运用“许衡”的事例,引出话题----我心有主,那怎样做才会达到“我心有主”的境界。围绕第3段与第6段的内容概括出“面对诱惑能够把握好自己,保持灵魂的高尚,从而弘扬真善美”,即达到了“我心有主”的境界。
点评: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结合文章的话题以及文章的论证思路来理解。如本文围绕“我心有主”这个话题“3--6”具体阐释了“我心有主”的含义。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开票美女引用“许衡”的事例,作用有三:(1)引出本文的话题,(2)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评:议论文开头运用引用的作用一般有三:(1)引出本文的话题,(2)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1:试题分析:5、6两小节为了论证“我们要做到我心有主才能获得幸福”这个观点,第5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第6段从正面进行论证,二者形成对比,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义利之辨”,这个伦理学中道德评价标准的问题,在中国是由孔夫子最先揭举的。他在《论语•里仁》中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夫子这个命题中的“君子”,并非即指后来所谓“道德高尚的人”,而是指“劳心者”,即当时的统治阶级成员,包括来他这里学习统治道术的“士”;“小人”,也并非如后来专指“卑鄙无耻之人”,而是指“劳力者”,即被统治的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人民,包括平民和奴隶。秦始皇以韩非的“法治”思想为指导,“奋六世之余烈,挥长策 而驭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王朝。一时,韩非的“法治”学说成为秦王朝的统治思想。但是,以法代德,“唯法为治”的结果,积累的民怨的惩罚, 秦王朝只经过十五年的短暂统治,就在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覆灭了,继之而起的是西汉王朝。秦王朝运用法家 思想,在统一中国,夺取政权中获得成功,但在统治人民,巩固政权中却失败了。这对汉朝统治者从中吸取教训,重新认识德与法的关系,进而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伦理思想方面,这一过程即是汉朝统治者从认同儒学伦理价值观到确立儒学伦理为正统的转变过程。
点评:解答此题,首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根据题意要求列举示例即可。如本题,本文的话题为“我心有主”,根据文章内容明确“我心有主”的具体内容。然后围绕“义利之辨”来列举事例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18分) 从许衡“我心有主”说开去 ①近读《史记·许衡传》一书,有一些关于人生理想的感悟。该书载,许衡与众人外出,天热口渴,见道旁有】;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8分)
信念•极力•拼搏
①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大漠中前行的旅行者,突通沙暴迷失了方向,丢了干粮和水壶,仅剩一个青苹果。然而,三天后他竞走出大漠,战胜了厄运。为什么?因为他有个坚定的信念——“我还有一个苹果”。信念是他前进的动力,是他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这说明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②人生几十年,没有多少风和日丽,没有多少平川坦途,而时时会有冰霜雨雪、沙暴飓风,时时会有大漠荒原、峡谷险峰,但我们不能畏惧绝望,不能任命运摆布、愚弄。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科学要进步,就必须战胜种种艰难困苦和挫折,去争取胜利和成功,而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永不放弃。这正如著名作家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③信念是什么?它也许是个青苹果,也许是句格言、谚语,也许是生之渴望,也许是亲情、友情、爱情,也许是民族的荣辱,也许是对事业的追求……
④不管是什么,只要拥有了信念,就可以激发我们产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而勇往直前。而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又是信念实现的手段。艾青曾说过:“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若只有信念而没有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不付出一定的代价,那么,事业就会夭折,信念就会化为泡影。所以,我认为: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成功。
⑤正是把握了这一成功的秘诀,司马迁著成了《史记》,贝多芬写出了《第九交响曲》,欧里希发明了“六O六”,越王勾践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他们有的身处逆境,有的突遭不幸,有的屡遭挫败……但他们都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不懈地拼搏,穿过了布满荆棘的山野,采摘到成功的硕果。
⑥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小破烂王高旭就不能进北航,无臂青年陈瑞就不能用脚写字参加高考,抗日战争就不能胜利,中华民族就不能崛起……
⑦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精神寄托,是托起人生大厦的有力支柱,是攀登者手中的拐杖,是挫败者重新奋起的阶梯。让我们永远拥有坚定的信念这一法宝,在人生路上凭着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去争取一个又一个成功。(选自《中学生获奖作文》)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分)
小题2:选文开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1分)
小题3:第④段文字的删掉?请说明理由。(2分)
小题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请从修辞和内容两方面赏析下面这句话。(1分)
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精神寄托,是托起人生大厦的有力支柱,是攀登者手中的拐杖,是挫败者重新奋起的阶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1分)
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⑦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⑧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节选自《简单议论文阅读与欣赏》)
小题1:通读全文后,回答: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是:                。(2分)
小题2:从读经典的角度说,怎样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2分)
小题3: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3分)
小题4:“名著”也是经典。如何读名著,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的极点(4分)
①小时候猜一道智力题,问:从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出发,无论往哪里走,都是朝向南? 答案是:北极。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钱成了当今社会的极点。
②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虽是无钱之人,却凭医疗常识,想像钱的功能是有限的,理由从人的生理结构而来。钱能买来山珍海味,可再大的富豪也只有一个胃,一个胃的容积就那么大,至多装上两三斤的食物,外加一罐扎啤,也就物满为患了。你要是愣往里揣,轻则是慢性胃炎,重了就是急性胃扩张,后者有生命危险呢。更不用说,长期的膏粱厚味,引起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等。钱能买来绫罗绸缎,可再娇美的妇人也只有一副身段,一次只能向世人展现套在身体最外层的那套衣服。
③人和动物在结构上实在是大同小异,从翩飞的蝴蝶到一只最小的蚂蚁,都有腹腔和眼睛。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的枪头。比如理想,比如亲情,比如自由……都是金钱的盲点。它们可以因了金钱而卖出,却不会因了金钱而被买进。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积聚起情感的洪峰。
④造物给予人的躯体是有限的,作为补偿,造物给人以无限的精神。人的躯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很容易满足的。造物以此来制约人对物质的***,鼓励思想的飞翔。于是人类在有了果腹的兽肉和蔽体的树叶之后,就开始创造语言、绘画和音乐……积蓄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华,于是我们有了文学,有了艺术,有了哲学的探讨和对宇宙的访问……那都是永无穷尽的奥妙啊,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上天入地呕心沥血地寻找与提炼。
⑤我们现在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人们在新的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要皈依精神。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小题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第③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①暑假刚开始,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就对读初三的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孩子洗涮每天晚饭后的饭碗。开头几天,这个孩子做得还有些兴趣,但5天后,就嚷着要父亲用“奖励”来兑现,不出半月就再也不愿做了。可这位家长很顶真,一定要孩子坚持。他说,不在乎孩子做家务的多与少,而在乎孩子有否责任意识和行为。
②这位家长的话颇有道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孩子似乎并不真正“认”得“责任”两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学校就有过政教主任帮学生洗袜子的事情。至于住宿学生将更换的衣服,从外衣到内裤、袜子,周末统统带回家让家长代劳就更不是新鲜事,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就是一些好学生也不乏其例。某市有关部门在对优秀学生候选人进行考察时,曾有意将扫帚、抹布横在他们必经的走道上,结果绝大部分候选人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了,而他们在道德知识的书面试题中却能对答如流。更令人感叹的是,某所高校不久前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你的自行车放好了吗?”的文章,也反映出乱停放这种不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现象很是严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
③而在这方面,上海杨浦中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调查过许多著名学者专家、企业领导及先进人物,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责任感,于是率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加强高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并作为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开展得很有成效。上海师专附小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颇有特色。可见,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积极培养的。
④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就会愧对历史和使命。
⑤在责任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游戏人生。一个连对自己也没有责任的人,很难想象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很大,培养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
⑥培养责任感,重在明白事理后的自觉践行,难在价值取向多元下的思想升华,深在情意事例中的观念内化。杨浦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感受现实,增加学习责任感;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信任;与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这也许是责任感培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
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而在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起跑线之际,让责任感培养与他们的成长同行,会使这些未来的国家有用人才终身受益。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教育的使命。教化孩子成“责任人”,这是今天我们培养文明人、高明人、精明人的始点,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小题2:第①段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小题3: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你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一定有过“认”得“责任”两字与“不认”得“责任”两字的经历,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出自己这正反两方面的一次经历。(4分)
正面:                                                                        
反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它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负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果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
④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小题2: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