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12分)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了,初三复习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12分)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了,初三复习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我写了一篇作文,想麻烦您给我看看。”我欣喜的接过作文,我不教他,但我一直在留意他。他长得又瘦又小,但成绩十分优异;他是“特困生”,三年的学费全免。
那是一篇写得挺不错的作文,我很喜欢,就边改边将它敲进了电脑。当我将一篇打印稿交给程海时,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后来,从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对自己很苛求。他生活那么困难,却不肯接受大家的捐助。每次买饭,都是二两米饭,半份素菜。初三这么苦,这么累,我不由得有点心疼和担心。
过了两天,我特意到初三的售饭区等候程海,程海来得很迟,我知道他特别惜时,晚一些来为的是错开排队的高峰。程海往打卡机里插卡的时候,我看到显示屏上清晰地跳出了61.50元的字样。他买了一份饭 、半份菜,还剩下60元钱。我和他边聊边往就餐区走。当我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我们时,我把自己的饭卡递到程海面前,假装很随意地说:“我们交换一下好吗?别紧张,我需要减肥,你需要长肉,咱们一起努力,到中考那天,你把我饭卡里的钱用完,我把你饭卡里的钱用完,你说好不好?”程海有些手足无措,低声说:“老师,我的……钱,够用。”我说:“我看见你的卡里还有多少钱了。别让我着急了,咱俩其实是互相成全。好了,把你的卡给我吧。”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我的饭卡里存有200元钱,足够他这20天用了。那之后,当我去食堂买饭,偶尔遇到往初三售饭区走的程海,我都会向他做一个“V”型手势,鼓励他努力吃,努力学。
中考来了。
中考又走了。
程海到学校来找我,郑重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我也找出他的饭卡,笑着说:“我的任务完成不赖,你可不如我。你看你,还是那么瘦!”程海说:“其实我长肉了,偷着长的,老师看不出来。”
很快,中考成绩下来了,程海的成绩非常优异。作为关爱着他的老师和关注着他的朋友,我就像自己又经历了一次金榜题名一样高兴。
临近放假的一天,我到食堂去买饭。我将饭卡插进打卡机,显示屏上居然显示出了140元的字样!我一下子懵了。我把饭卡抽出来,到储款机那里去查询,结果是这张饭卡近期没有储过款!也就是说,在中考前的20天里,程海仅仅花去了他“自己”的那60元钱!
我捏着那张饭卡,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我惊问自己: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十分要强的孩子?
此刻,如过程海出现在我面前,我将对他说些什么?我想我可能会说:孩子,穷,本不是你的错,不要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去给“穷”这东西殉难,它不值得。如果一个人,表示愿意和你并肩迎击困难,你自然可以分析他的用心是否真纯;而当你明白的知晓他原是惴惴地揣了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就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会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他期待着你幸福地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也期待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赠予他人温暖的人。
孩子,我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你的一篇作文给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有价值的记忆。相比之下,如今被我捏在手里的这张饭卡是多么的不幸,它本是想殷勤地编织一个动人的故事的,岂料却留下了一处败笔。
孩子,你在高中还好吗?买饭的时候,别总去得那么迟,早一点去,可以买到热一些可口一些的饭菜。
小题1:与程海交换饭卡时,“我”先“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然后才“假装很随意”的对他说了“我”的意思。“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小题2:当发现程海仅花去他自己60元钱时,为什么“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试揣摩此时“我”的心理。(4分)
小题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看,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章后三段的议论抒情部分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谈谈你对“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会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不想被别人看到,也不想让程海察觉到“我”是在有意帮助他,怕伤害他的自尊心。
小题2:①反思自己是不是无意中伤害了这个要强的孩子,为此感到内疚。②贫穷使一个孩子变得如此敏感、自闭,“我”为此既伤感又担忧。③程海未能体察到“我”的良苦用心,“我”为此感到遗憾、难过。
小题3:开头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为下文交换饭卡作铺垫;结尾处再次提起是为了照应前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小题4:示例:接纳别人的帮助,领受他人的善心,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对方的尊重.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从文中看,程还是个非常要强、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我”这样做,一是为了不至于伤害到他的自尊,不想让周围人知道我对他的帮助,二是想让程海欣然接受我的帮助,并不想让他感觉到我是在有意帮助他。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题2:试题分析:“我捏着那张饭卡,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我惊问自己: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十分要强的孩子”这是当作者发现自己卡的钱只少了60元时产生的心里感受,作者只是想帮帮程海,没想到他如此“自尊”,拒绝了“我”好心的帮忙,我感到很难过。是不是自己的做法在无意中伤害了他?贫穷使他变得如此敏感、自闭,“我”为此既伤感又担忧。同时程海未能体察到“我”的良苦用心,“我”为此感到遗憾、难过。
点评:根据文章的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文章的情节,接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等角度去揣摩。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题3:试题分析: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修改作文一事,既交代了作者和程海结识的缘起,又为下文写“我”和程海交换饭卡一事作了铺垫;结尾处再次提起是为了照应前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点评: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虽然写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判断写作目的,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
小题4:试题分析:“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会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这句话的意思接受别人对自己真心实意的帮助,既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时,被接受者也会因为自己帮助了别人而感到高兴。
点评: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12分)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了,初三复习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综合学习与探究。(8分)
如花生命 大爱永生
[本报绍兴12月4日电]今天上午8时,绍兴市殡仪馆望云厅,哀乐低回,鲜花丛中,15岁的美丽女孩孙宸安睡着,如花的容颜刺痛人们的双眼。
女孩的父亲孙国祥默默看着女儿,紧紧地抿着嘴巴,一旁的妻子拽着他的胳膊,发出难以压抑的哭声。
15岁的花季少女虽然凋谢,但生命却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截至2日下午4时,孙宸捐出的一肝、两肾、一对眼角膜,已经成功移植到5位受捐患者身上,患者目前情况稳定。一名37岁的绍兴女士,双眼近乎失明,等待角膜已经有两年,如果再不进行移植,很可能将永远失明。她终于等来了孙宸捐献的眼角膜。
一个生命创造五个奇迹,一个家庭感动无数群众。这两天,孙宸父母的大爱之举,在绍兴市引起极大反响,社会各界都对孙宸父母表示敬意。有不少人在为孙宸离去惋惜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祭奠。还有热心网友在网上为孙宸建立了纪念馆。记者看到,在这个纪念馆内,有孙宸的照片、生平介绍,还有祝福和祭奠文章。
小题1:作为孙宸母校安中学子的你,请你为这位故去的学姐写一份悼词以寄托你的哀思:
                                                                      (3分)
小题2:在捐献器官之后有很多社会传言,有人指责孙宸的父母借她来出名,还有人指责她父母卖女儿的器官来赚钱,请站在你的角度为这对深明大义的父母说几句公道话。
                                                                            
                                                                      (3分)
小题3:孙宸的离世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家中还有一位身患老年痴呆的奶奶,事后作为母校的安昌镇中学倡议所有学子传承“大爱”思想,进行募捐活动,请你为这次 募捐写一则宣传语: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①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
②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③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了。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消失了。相反的,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而一些靠色相大搞“狐媚”勾当,卑污龌龊,扰乱国事,残民以逞的妖冶男女,我们一想起他们时却感到十分恶心。我想道理应该就在这儿吧!
小题1: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说的真正的美是什么?(4分)
                                                                            
小题2:文中引用了托尔斯泰的话,“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这句话中的“美丽”、“可爱”前后两个词含义是不同的,请你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4 分)
                                                                             
小题3:作者在第三节中是从哪两个角度进行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欣赏使人美丽》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面对同一棵树,有人看到绿叶,有人看到了毛毛虫。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谎。善良的人会被别人的善举感动,在缺乏善心的人眼里,善就是傻……从这个意义上说,会不会欣赏别人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检验;学会欣赏别人,则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提升;对被欣赏者来说,欣赏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②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并对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郡最坏的孩子,他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向你扔石头,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让你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个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
③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
④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⑤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内基……学会欣赏你周围所有的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小题1:从文章第①段知道欣赏具有双重作用:(2分)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运用下面格式,概括第②段或第③段的内容。(2分)
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子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3分) (    )
A.当我们在生活中学会欣赏,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那些蛰伏的不起眼的种子,原本可以轻易地发芽、开花、结果。
B.敬人者,人恒敬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C.欣赏别人得到的回报是超值的,就如同通过欣赏本想得到一片枫叶,而得到的却是一片枫林。
D.美是生活的阳光,是大地的精华,是艺术的冠冕,是人心中开放的鲜花。没有对美的渴求,人类可能还混迹于一般的动物群中。
小题4:比较文中加线句和下面的改句,谈谈原句表达的好处。(3分)
这位小偷心思细密,手法灵巧,风格独特,做任何事情会有成就。
原句表达的好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回答小题。(共17分)
小时候曾听过一首外国民谣,不知何故,那头几句就一直印在脑子里。这两句是,在那遥远的山那边,人说幸福就住在那里……
后来年事渐长,每想起这两句词,就产生疑问,幸福为何一定要住在山的那一边?如果住在这边,住得近一点不可以吗?我一直有这疑问,但又不敢问人。怕问出来,人家会笑我傻。而且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即便是拿出来问人,大概也得不到什么答案。
稍稍长大以后,我开始偶尔看到,并蓄意去注意看起来好像很幸福的人。我想,幸福的人必是幸福住在他们家,他们才会幸福。幸福肯住在他们家,他们当然与旁人很不一样。
看到一些幸福的人,果然是很不一样的。譬如,常看到一对夫妇从一栋白色的花园宅邸走出来,衣着华丽,大声嬉闹,不时发出阵阵哄笑。我想,他们都是幸福的。
当时,我们家很穷,父亲不在,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觉得我们是很不幸福的。
凡是幸福的人,都是很陌生的人;凡是我比较熟悉的人,好像都不怎么幸福。我的二姑妈嫁到了一家很富有的人家,听母亲说,姑妈应当很幸福的。但二姑妈每次到我们家就向母亲倾诉婆婆待她不好,丈夫欺负她。有一次,我还看到她悄悄擦眼泪。自此,在我心目中,她那身华丽的衣服不再代表幸福。大姊也出嫁了,嫁的是很体面的人家。她每次回来,面带微笑。邻居们都对母亲说,你女儿嫁得好幸福啊。母亲与大姊都笑笑默认。但我好几次看到她们两人单独相对时黯然无言,神色悲戚。我不敢问,但我感觉得出,大姊并不幸福,而且非常不快乐。
于是我开始有一点了解:幸福一定是在很遥远的地方,一定是住在山的那一边。因为遥远的人是美丽的,陌生的人是很遥远的。陌生的人走来走去,穿着华丽的衣服,微笑,结伴游湖,谈笑风生。你只看见他们的幸福,你并不知他们回家后不微笑、不谈笑风生的时间,是否擦过眼泪,是否神色悲戚。
母亲生了一场病后,脸色苍白,身体很弱。她要去菜市场,我有点不放心。我说要陪她去。母亲说:“你在家用功读书。”但我一再坚持,母亲便欣然同意。
一路上母亲拉着我的手,我一手替母亲拿着篮子。我们买的不多,因为我们只有买一点青菜的钱。回途上,遇到一位从前的邻居太太。邻居太太拉着母亲的手大惊小怪地问: “哟,你的儿子长了好多了,上中学了?”“今年刚刚考上初中,省立初中。”母亲微笑着回答。“啊!好聪明的儿子,还会替你拿篮子!你真幸福!”
母亲没有回答,但母亲笑了笑,笑得很开心。我从未看过母亲笑得如此开心。我觉得母亲可能在那一刹那,是真正幸福的。我突然觉得,我和母亲都在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
小题1:下面句中的“幸福”和外国民谣中的“幸福”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觉得我们是很不幸福的。
B.幸福肯定住在他们家,他们当然是与旁人不一样。
C.我觉得母亲可能在那一刹那,是真正幸福的。
D.我想,他们都是幸福的人。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并蓄意去注意看起来好像很幸福的人”一句中“好像”一词的深意。
小题3:其实对“我”的这种对幸福最初的判断,“我”自己后来也有了疑问,这些疑问是什么?
小题4: “我突然觉得,我和母亲都在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和“我”都感受到了刹那的幸福。从文中看,母子“一刹那”的幸福指什么?
小题5:认真阅读文章的结尾,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小题6:读了本文,也许你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请根据文中“我”对“幸福”的感受,结合你的生活体验, 简要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书不肯为人忙
①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冠之为“神圣”二字的东西并不多,而有识之士把读书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神圣的事情之一,无疑是睿智的。然而,对到底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这个基本问题,不同的人因为阅历的差异而持不同的态度。
②著名学者陈寅恪在80多年前给毕业生的赠言中赋诗道:“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这个“读书不肯为人忙”,指的是读书求学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有创见,如此方能使学术精进、学有所成。陈寅恪以此为读书求学的“秘方”传给后人,至今仍不失为教人如何读书的一剂良方。
③读书与思考相伴,方能读出思想。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观察,自己做主。”书本里有思想,那是沉睡的“睡美人”;实践中有思想,那是带着泥土的“胡萝卜”。唤醒“睡美人”,洗净“胡萝卜”,需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思考,方能摒弃囫囵吞枣的不良学风,学到书本里的真知,掌握其精髓和真谛。倘若只看书而忽略思考,那正如鲁迅所言,只能算是“书橱”了。
④读书与知疑相随,方能读出境界。明代学者李贽认为:“学人不疑,是谓大病。”只有疑,才生思;只有思,才启信;只有信,才敢践;只有践,才能进。学贵知疑,疑则有进。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对当年地质学界普遍流行的“中国贫油论”大胆质疑,从而提出了新的地质构造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石油的勘探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如此读书贵疑之举,摒弃的是盲从,确立的是独立人格和理性思维。
⑤今天,读书的目的早已超越获取知识,培育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是更重要的目的。马克思曾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读书的真谛就在于突破现有的知识和观念的局限,造就人的更新。一旦冲破现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冲破思想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⑥民族的复兴、国家的进步,离不开那些肯动脑筋、勇于创新的人们。在这样一个拼学识、拼智慧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头脑总在休眠状态,人云亦云,岂不要被人远远抛在脑后?读书求学需要独立思考,激活想象力,激发创新精神,做事创业亦是如此。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5日,有删改)
小题1:将⑥段划线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结合文章,作者在第②段引用著名学者陈寅恪所写的诗词的作用是_________(3分)
小题3:根据文意,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小题4: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分)
小题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同的人因为阅历的差异而对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持不同的态度。
B.读书应当深入思考并大胆质疑,摒弃囫囵吞枣的学风和盲从的心态。
C.读书的目的已不再是获取知识,而是培育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D.不论读书还是做事创业,都需要独立思考,发掘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