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共8分)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共8分)
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便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骑电动车、三轮车的年轻人。
②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因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感到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正常。      
③这种现象,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④为什么会这样?            。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因此,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分析文章①-⑤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
首先         ,其次         ,接着         ,然后        ,最后提出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小题3:请依据第④段所举事例,在横线上补写作者的观点。(2分)
答:                                                                                 
答案

小题1::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共2分。)
小题2: 列举“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阐述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剖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陷入一种“规则困境”;又进一步分析“规则困境”产生的原因。(共4分。)
小题3: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共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选文没有题目,开篇就指出了论题,即议论的话题“中国式过马路”,中间部分是论证过程,结尾才总结出论点,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即“因些”,所以“因此”引导的语句才是论点,即“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不断完善规则,共同遵守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
点评:概括(寻找)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谈论话题的看法,观点。先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再看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寻找原句,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用标题概括回答的。
小题2:试题分析:整体感知文章,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实际是要求概括出一至四段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时要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如“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为什么会这样”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了。
点评:论证过程即用议论展开的过程。一般将文章根据其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概括其大意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语段中的“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句子可知,作者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二“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这样空中应填的答案就出来了。
点评:细读语段,分析文章内容,根据理解把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再把各层的意思整合起来,本段所论证的内容、所持的观点就明确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共8分)①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段(一) 人生是立体的
①人不仅能创造工具,而且能创造自己。比如:人生之长、宽、高这三个尺寸,便是我们自己建造起来的。
②人生的长度或曰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人生在祈祷中恳求神赐给他们健康,而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健康的主人。他们是以无节制的行为违反健康的行事,这就是以自己的情欲背叛了健康。”真不愧为古希腊首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话与现代健康观何其相似!他的话令人想起当今世界卫生组织的警告:疾病,60%是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即来自不良的生活方式。你欲得到健康、享有长寿吗?请按巴尔扎克的“秘诀”:“有规律地生活”,自己去创造它们吧。
③人生的宽度或曰视野,是自己创造的。建国时光能够以往知来,以古知今,以见知隐,以微知著,以近知远,以一知万。博学广涉之士翱翔于何其广阔的时空!人生宽度太窄,就成了狭缝—烦恼,也是人自己制造的。心理学家指出,烦恼有60%是因为无知(或无才、无识)引起的.
人生的深度或曰成就,是自己创造的。拿破仑一世说:“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世上绝无这样的人”。教育家、心理学家大体上认同:对于一个人的成就智力因素的贡献只有20%,而非智力因素的比重即占80%。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代又一代伟大科学家,集人类优秀综合素质于一身,生发令人惊异的想象力,推动科学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④成功与幸福人生的极致,具有令人向往的长度、叹为观止的宽度,以及惊世骇俗的深度,意大利有句谚语:“应当以事业而不应当以寿命来衡量人的一生。”人生之成功与幸福是可以度量的,它等于人生长度、宽度与深度三者的乘积,或可将它称为“人生容积”。人生容积越大,里面盛装的成功与幸福就越丰富,越醇厚、越甜蜜。
⑤伽利略的人生宽度让人惊讶。他不仅在天文学、哲学、数学。物理学诸领域均有建树,而且深爱音乐,还曾创作滑稽戏,并在剧中扮演角色。伽利略于1642年离开人世,但他的人生长度仍在延续:即使当年将他判为罪人的教会,也不得不于1979、1980年两次认错,纠正那个不公正的审判。这是一个拥有巨大容量的人生,容纳着银河与太阳,容纳着木星和月亮,容纳着许多运动学定律,容纳着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⑥在谈论人生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将目光聚焦于“想象力”。人生还与想象力有关吗?人生深度的不同,源于想象力的差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认为,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确,人们至今知道他、记得他,不是因为他曾享有82岁的长寿,而是因为他在长达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那》《复活》那样的深刻作品。法国作家雨果比托尔斯泰年长26岁,也活到83岁,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想象就是深度。成功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都拥有丰富生动、深刻奔放的想象力。
⑦人生多种多样:欢乐幽默或愁苦抑郁,成功充实或平淡无奇,丰富多彩或音调乏味。拥有怎样的人生,拥有多大的人生容积,不是父母所遗传,也不是他人所赠与。立体的人生,全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懂得了这一点,人人都能争取更大的人生容积,人人都能创造一个充满欢乐、拥有成功、丰富多彩的人生。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根据文段内容,请归纳“人生之长、宽、高”分别指什么? (3分)
                                                                                 
                                                                                 
小题3:作者说“人生之长、宽、高这三个尺寸,是我们自己建造起来的。”根据课文内容简要谈谈需要怎样做才能进行拓展。(2分)
                                                                               
                                                                                 
小题4:通读全文,谈谈文中所说的“人生的容积”指什么?(3分)
                                                                                 
                                                                                 
小题5:最后一段画线句如何理解?请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段(二)
幸福没有榜样·赵亚兴
时常,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
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的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拼搏;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文段中第二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好处?(3分)
                                                                                  
                                                                                  
小题3:请在第三段中找出一两句话,谈谈幸福为什么是模糊的?(2分)
                                                                                  
                                                                                  
小题4:文段中第四段举了作者的一位远房侄女的事例,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5:通读文段,请你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知识的责任》,完成问题。
知识的责任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前提是【甲】。这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知识的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乙】。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发表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更有力地推进它,发展它。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它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甚至被剥夺生命,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这便是知识的责任。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丙】。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有对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       。这便是知识的责任。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小题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
②为社会担负重大责任
③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小题2:文章第③段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三人的事例,请简要分析这些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本段的观点。(3分)
答:      
小题3:请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语句,阐明本段观点与范仲淹的话之间的联系。(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书与人生
①书,读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可育德行,可导人生。
②谁能用读书来充实自己,谁就会十分聪明;就会站得高,看得开,走得远,行得顺;就更能经历伤痛,承受苦难,获得成功,取得成就;就能更加幸福快乐并活出一种独特的绚丽和精彩。
③如果无聊,请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导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们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你如何制造奇迹:时间会告诉你,它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当有人在悲叹人生苦短时,有的人却成就了永恒。
④如果空虚,请读书。至少你可以得到一条人生的格言,懂得有的人之所以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是因为他们从未停止过攀援,即使滑下去后也会从头再来;而有的人一直在谷底徘徊,那是因为他们—跌倒就躺下不愿意起来,苟且度日,得过且过,或者***连连,怨天尤人。
⑤如果寂寞,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寂寞,并教你怎样就不再寂寞。收藏家从不寂寞,艺术家从不寂寞,求知者从不寂寞。寂寞的人大多是无所事事的人,是游手好闲的人,是虚度年华的人,是浪费生命的人。
⑥如果有闲,请读书。书会告诉你,有的人会用闲暇采集知识,有的人会用这空白来编织平庸。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时间非常匮乏,而有的人却感觉时间多得无法消磨。穹书会让你明白,奇迹虽然来自瞬间,但瞬间却是持之以恒这条线上的一个端点。
⑦如果苦闷,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伟人也曾苦闷过,只是他很快就拨开了黑暗,奔向了光明;豪杰也曾迷茫过,只不过他能尽快地冲出迷茫;英雄也曾卑下过.只不过他没有被卑下拖进泥淖。人世间往往有些事身不由己,但有些事却全在乎自己。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假如你拒绝,一次成钢的机会你又将错过。
⑧总之,读书能医愚,能治穷,能励志,能致远;读书能让人聪慧,让人学会怎样交友,怎样为人,怎样谈吐,怎样巧干,怎样活着才有味,怎样才能彰显人生光辉的价值……
(文章有删改)
小题1: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体?(2分)                                                           
小题2:下面链接的材料中,与上文的主要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2分)
A.他(孙中山)平生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闲读几页书。——朱光潜《谈读书》
B.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培根《谈读书》
C.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佚名《理性的阅读》
D.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马南邮《不求甚解》
小题3:段④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从段⑥中抄写一个同类写法的句子。(4分
小题4:请按照下面这个句式另外写一段话。(内容自选,不照抄上文,50字左右。)(5分)
“如果……,请读书。书会告诉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年话惜时
(1)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所以,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2)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培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3)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②之年,即使能,是否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
(4)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5)岁月流淌,年齿③又长。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①[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下文中的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作家;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
②[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③[年齿]年纪。
小题1:本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第(2)段作者说的“七扣八扣”,所“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阅读第(2)(3)段,说出作者分别是从哪两方面阐述自己观点的。(4分)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是第(4)段的一个结论,结合第(4)段说出这个结论得出的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