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我们是否一定需要目标和榜样①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有目标。有时,目标由我们自己设定,有时由别人设定,如父母、祖父母或老师。有目标当...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我们是否一定需要目标和榜样
①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有目标。有时,目标由我们自己设定,有时由别人设定,如父母、祖父母或老师。有目标当然是好事,这使我们始终保持航向,每迈出一步都为下一步带来鼓励。可除此之外,你还得意识到点别的。
②当你设定了某个目标时,要注意留给它一个发展的空间。因为年轻的你可能会不断改变想法。你的环境也在不停变化,那些在今天看来很不错的专业可能以后就不那么吃香了。需求量大、薪酬优厚的职业吸引着大量毕业生,可到下一年的人才招聘会上,这些职业的人才可能已供过于求了。因此设定目标时,最好不要随大流,而是选你最渴望做的事。
③我们经常因为受到那些成功人士故事的激发而设定目标,无论在IT、医学、银行、政界或艺术领域,我们都不难找到自己心中的“明星”,以他们为榜样。但成功的人生真能复制吗?
④一台机器可被拆分,复制每个零件后,再组装在一起。但人的生活方式却不能如此,即使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我们依然不能、也不该复制别人的脚步
⑤著名体育用品公司耐克公司的创始人菲尔·奈特,最初的生意是以车后备箱为柜台来出售跑鞋,小开始却得到了大收获。这看上去不难复制,但如果你不具备菲尔·奈特之所以能成为菲尔·奈特所必需的那些要素——对体育的巨大热情以及用装备全力支持运动员的奉献精神,你就很难成功。
⑥若干年前,我们访问了耐克的华盛顿总部。当我和奈特及其核心管理团队共进午餐时,我意识到,他们的心是在为运动而跳。奈特是个认真的奔跑者,他的妻子在奔跑,他的管理团队也在奔跑,所有的谈话都围绕着奔跑与运动。这就是他们的动力:对运动的热爱与激情。可并非每个人都如此。
⑦再让我们看看另一模式。鲁本·马特斯和妻子罗丝的创业方式与菲尔·奈特有几分相似。从波兰移民美国后,他们先在一辆马车上出售自家制造的冰激凌,大部分是卖给学生的。鲁本负责开发不同口味,妻子负责销售。与那些使用非天然配料制作简单冰激凌的竞争对手不同,他们使用的是奶油和天然香料。为了与众不同,鲁本给他的冰激凌起了个欧洲名字——哈根达斯,虽然对美国人来说,这名字不易发音。20年后,哈根达斯的年销量达到7000万美元,今天,它成为一个全球性品牌。
⑧这些成功故事带给我们的,其实不在于他们做了什么,而在于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才是关键词,而答案来自你自己。
⑨所以在设定目标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做这个?也许你现在并不喜欢自己所在的学校,但这并不影响你“为什么”学习。学习是为了你自己的利益,而非为了别人。学会如何去学习,非常重要。如今的世界瞬息万变,要计划一个毕生从事的职业,几乎不可能。因此,你不可能完全跟从一个在昨日世界中奏效、由别人因为他的那个“为什么”而创造的模式。
⑩百合花永远不会成为玫瑰,紫罗兰也永远不会是菊花。我们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潜力。我们仰视的这些榜样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最大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不管他们做什么,他们都知道自己为什么做。我家附近的肉店老板因为信奉“顾客应享用最高质量的健康肉类”而把采购目标设定为“从小农庄直接购买母牛、小羊和鸡”,他的目标与他的信念相连,菲尔·奈特们也如此。
11所以,有一个清楚明白的“为什么做”,才是你迈向成功的真正动力,它会像对你的榜样们起作用那样,也对你起作用。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点。(2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认为“不能、也不该复制别人的脚步”?(2分)
小题3:请说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4:请概括第③一⑧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案

小题1:清楚明白“为什么做”,这才是迈向成功的真正动力。(2分;写“成功不能复制”得1分)
小题2:①因为环境在不断改变,在今天看来很不错的专业可能以后就不那么吃香了(如今的世界瞬息万变,你不可能完全跟从一个在昨日世界中奏效、由别人因为他的那个“为什么”而创造的模式)(1分)。②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不仅是他们的目标明确,还因为他们为之付出的执着、激情、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潜能(1分)。
小题3: 示例一:举例论证(1分)。列举菲尔・奈特创业成功的例子,具体论述了耐克公司的成功是因为源于对运动的热爱与激情(对体育的巨大热情以及用装备全力支持运动员的奉献精神)(2分)。
示例二:比喻论证(1分)。用百合不能成为玫瑰,生动形象的论证了我们都各自有自己的潜力,不需要模仿谁(2分)。
示例三:对比论证(1分)。招聘会上随大流的人们与下文所举成功人士的例子作对比,具有很强说服力(2分)。
(答出任意一种即可,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小题4: 第③段首先提出“成功的人生真能复制吗”这个问题;接着第④段运用比喻论证,论述成功不能复制;第⑤—⑦段运用耐克公司和哈根达斯公司的真实事例,具体论述成功的关键是明确“为什么做”;第⑧段得出结论,成功者的成功在于他们明确“为什么做”。(1层1分,共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中心论点应该: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根据题目可得出在最后一段。
小题2:
试题分析:从第②和⑨自然段可筛选出内容。
小题3:
试题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文中都有,结合具体去谈,勿忘说出此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4: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思路就是先写了什么,再写那些,最后论述了什么。结合文意可知⑤—⑦段运用耐克公司和哈根达斯公司的真实事例来论证成功的关键是明确“为什么做”。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我们是否一定需要目标和榜样①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有目标。有时,目标由我们自己设定,有时由别人设定,如父母、祖父母或老师。有目标当】;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4分)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 “宝典” “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文中针对借口                  而不读书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                          
小题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概括选文第②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
小题4:⑤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这句话是说平时太忙了,会导致无知。
B.功利主义者读的都是有用的书。如“宝典” “红宝书”等。
C.“缘木求鱼”在文中是指读书的方向或办法不对,因而不可能成功。
D.“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是号召大家都来读一本书,读透读懂就能启开人的心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读书惟“勤奋”二字   冯其庸
①谈起读书,我觉得无非是“勤奋”二字。勤奋是最为质朴又颠扑不破的读书之道。记得小时候读书,先生要求我们的,不仅是读文章,而且还要背下来。中国文学史上的诸多优秀篇章,小时候但凡花了功夫的,有很多至今都刻在脑子里。也许你要问:脑子里记住这么多文章有什么用? 那么我告诉你:至少它能够给你的写作带来灵感。人脑仿佛是一个宝库,多少东西都能装进去,脑子里的东西越多,下笔就越快,写文章就越丰富、越灵动、越容易碰见灵光迸现,左右逢源的情况。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正是这个道理。“破万卷”的“破”字,已经告诉了我们,读书不是点到即止,而是需要勤奋,需要下功夫。读书如果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收益是不大的。
②我们不仅要勤于读书,还要勤于实践。求之于书,证之于实,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完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至理名言。我们不能因为进入了网络社会,很多知识可以方便地从网上获取,就忽略了行万里路的重要性。我的感受是,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入到具体的实践调查中,才能去伪存真,才能真正领会与理解。以我自己为例,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一个人,为了弄清楚他取经之后,到底由哪一条路回来,我10次赴新疆等地考察。当时心中有个疑问,为什么玄奘东归时要到公主堡去? 公主堡既非寺庙,也非顺路,他没理由绕远路跑去拜谒。后来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公主堡,当地人说,公主堡下才是真正的瓦罕古道! 我这才明白,原来玄奘从明铁盖下来时走的其实是这条道,所以必经公主堡,然后到塔什库尔干。而此前,我误将一条由部队开辟的道路认作“瓦罕古道”了——它与公主堡下的瓦罕古道还远隔着一条大河!类似的情况,我经历的不少,这也让我更坚信:实地调查,走万里路,能够让一个人的知识变得更加准确,更加可靠。
小题1:.作者关于读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分)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4分)
小题3:请从文中找出第②段的中心句。(2分)
小题4:第②段中作者讲述自己赴新疆考察的事是运用了什么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0分)
读书是风雅乐事
鲁先圣
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⑥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小题1: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3分)
答:                                                                        
小题2:请分别说出林语堂和黄山谷对待读书的观点,作者对他们的观点持什么态度?(3分)
答:                                                                        
小题3:请结合②③段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4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1 岁成长的是身体,10 岁成长的是知识,20 岁成长的是情感,50 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它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麦穗是饱满的,明天就躺进了打麦场。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不要为躺进打麦场的麦穗和融进泥土的花蕊悲哀,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
⑤你知道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它们,没有水,它们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用根去吸取土层里含的水。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对每一个成长者的心灵来说,“蹲”,从来就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不扎实地“蹲”,就会因快速地虚长而过早地浪费珍贵的契机和希望;不扎实地蹲,就会在烈日的炙烤和风雨的袭击中让娇弱的花朵黯然凋落。在形式上,“蹲”是一种挫折,本质上,它却是一种胜利的潜伏。它以一种外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⑥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已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要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失望,也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角度上不再年轻的人,这真是既有趣又荒唐。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
⑦成长,让我们不再有意懈怠自己;成长,让我们在满脸皱纹时内心依然有葱茏的生机;成长,这是我们继续努力的一个坚强的理由;成长,这是我们能够弹跳的一块坚固的基石;成长,让我们热爱着头顶的每一颗星星;成长,让我们认真地耕种着脚下每一寸土地。
⑧我认为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小题1: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2分)
                                                                                           
小题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叶倾城的《木秀于林,风必助之》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学者谢泳在研究西南联大的时候注意到,当时同班的学生,后来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机遇上:“是机遇影响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机遇。有才能没有机遇,才能慢慢就没有了;而有机遇,没有才能慢慢也会发展出才能,获得成功。”
②同学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纤纤小树,生长在同一片苗圃里。而后,大家渐渐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却有缘栽种在山顶;有些栽在沃野中,有些留在沙土上。种在山顶的,比周遭的林木都高出一截,于是,更多的阳光照在它身上,春天的第一场雨也都给了它。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没错。狂风暴雨季节,它在风中凌乱,断了一地的枝丫。但,一年能有几次摧折之风?平常日子里,风把它的花粉传播,蜜蜂蝴蝶都飞来;借助风势,它的种子传播天下。而随着它越长越大,成为参天大树,小小的风对于它,连摧折都无能为力了。它得到的越多,其他树就得到越少——资源,不过就是一碗饭,你多吃一口,其他人就饿着。
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还没有两棵树之间来得大,毕竟人家还可能不同科不同纲不同属,而我们,都是人科人属智人种。所以,能流传千古的名言,普通人也说得出来;伟大的、撼动世界的发明,多是人曾心念一转间想到的。区别何在?不是说了什么,也不一定是谁说的,往往只取决于,你在什么位置上,风帮不帮你忙。
⑤就像如果树会说话,森林里也有窃窃私语,最矮的灌木丛,满腹心事只能说给小草听——小草可能还似听非听。而百年红松,才有资格发出松吟,好风凭借力,松涛入你梦。
⑥你要当灌木还是红松?想风不打头雨不打脸,还是笑傲风云?你是愿意湮没人海,默默无闻,还是成为参天大树,活出人生的丰盛美好?
⑦一切,都是人类自愿的选择。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文章的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列举了几则格言,请运用本文的论证技法,任选一句从反面立论,并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①万事开头难。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③大器晚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