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分析   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分析
  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⑵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  )
A、断定  B、推定  C、推测  D、猜想
7、第二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 ,③处应填的颜色是________。
8、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 ,⑤处填天气状况是________。
9、“……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二段文字第一句话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1、第二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2、第二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密切,看云可以识天气。
2、总--分--总
3、比喻、排比、对比
4、生动、形象,既准确又具体。
5、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
6、B
7、红色;紫色
8、阴雨天气就要到来;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9、征候,先兆
10、B
11、举例子、作诠释、引用
12、A
13、示例: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答案不唯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分析   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于是,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列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处,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请你为上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要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介绍的海洋所能提供的食物包括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请在文中找出与“翻新”一词对应的例子,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炭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约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期。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选自1999年4月19日《人民日报》,作者徐建中,有删改)
1.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中两处加点的词语概括说出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本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扣住了什么来举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禾”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说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画出关键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语言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完成问候问题。水的语言
郭  治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 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____________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语言____________
2.为了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第2段画线句是为了解释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1.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