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牵牛花:最美的花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②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现代文阅读
牵牛花:最美的花
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②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彩。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
③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
④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那是真正的花篱。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
⑤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
⑥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作者林少华:教授,当代著名翻译家。)
小题1:细读第②段,找出“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中的“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填在下面的空格上。(要求:每一点不超过15字)(3分)
⑴刺槐,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       ⑵                        
                        ;       ⑷                        
小题2: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4分)
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
我选(     ),品析: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4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结合全文及你的生活体验,写一则关于“幸福”的150字左右的随感。(6分)
【帮帮你】随感就是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文章中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答案

小题1:(3分)野草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爬山虎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芒草已无精打彩。
小题2:(4分)示例:A.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法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秋时牵牛花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的特点(2分),也表达了“我”(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之情(1分)。 B.“薄薄”、“颤颤”、“嫩嫩”、“艳艳”等叠词(1分),鲜明地突出了夏日清晨牵牛花开得娇嫩鲜艳、玲珑可爱的特点(2分),也表达了“我”(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之情(1分)。
小题3:(4分)是因为牵牛花生机蓬勃,美丽可爱,生命力顽强,带给“我”美丽的生命感悟(2分);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让我忆起慈祥的奶奶及其对我的疼爱,亲情的温暖,勾起“我”悠悠的乡情。(2分)
小题4:(6分)提示:文章结尾透露了作者眷恋故乡,淡泊名利,爱慕自然的情怀,对淳朴天真、闲适快乐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亲近自然,欣赏美丽田园风光,不为名利所累,享受闲适恬淡的生活,就是最美的幸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所提供的例句“刺槐,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理解“残缺”的含义指“不繁盛,没有生机”,在文段中找到此类句子填写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在阅读时,要根据所提问的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联性的信息,有现成的句子就摘录,没有就自己概括。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句用了描摹的写法,两句在描写上动静结合,用词精彩生动,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词语的表达效果上品析语言。
点评:本题不难,两人语句描写生动,品析点易选。品析语言,一要了解写作手法,二要了解写作内容,三要说明表达的效果,尽量从细处入手,选出词语具体分析说明。
小题3:
试题分析:作者开篇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山野上“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可见,作者喜爱的原因是牵牛花的生命旺盛。文章最后作者写到奶奶喜爱牵牛花,把牵牛花与奶奶写在一起,牵牛花使作者想到了奶奶对自己的爱,这也是作者喜爱牵牛花的原因。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阅读文章,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点即可作答。理解文意,可从具体文字的含义入手,也可以文章整体内容上把握,多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
小题4:
试题分析:“幸福”有丰富的含义,可选评价文中作者的“幸福观”,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某一个侧面谈对“幸福”的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对于此话题学生易于感想。阅读感想,是理解文章训练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的好方法,要学会感想,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核心考点
试题【现代文阅读牵牛花:最美的花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②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能吞能吐”的森林》一文,完成小题。(11分)
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小题1:(1)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2)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2分)
小题2:文章第三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文章第一段中的“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中的“据专家测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小题4:假如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阅读本文后,你对我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③“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④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较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⑤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减)
小题1:“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请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第二小节的加点字“到目前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化城市
到绍兴游沈园,纯因为陆游与唐琬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所诱使。这座有着800年历史的宋代私家园林,格局景致皆不出众。欣赏过苏杭精致园林,沈园像寻常小公园,雕饰简朴的亭台水榭,有待修整的荷花池,乏人问津的茶铺,在灿烂阳光下显得格外冷清。
然而,读过陆游《钗头凤》和《沈园》诗词,走在园林的每一步便都有了不简单的感受。跨过放翁桥,凝视宋池里翠荷田田,脑际闪现出了陆游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谧静无人的冷翠亭,红鲤悠游自在的葫芦池,残垣叫人心惊的孤鹤轩,没有暗香红影的问梅槛,不期然低吟“桃花落,闲池阁”,望着入夏以来郁郁葱葱的“宫墙柳”,历史长年徘徊不去,陆游的黯然长叹萦绕耳际,唐琬的凄怆泪痕重现眼前。于是,不起眼的园林有了历史文化的滋润,处处让人感动,再三流连,不舍离去。
历史文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平淡无奇地方经它轻轻点染,竟能散发历久不衰魅力。只要读过宋词,只要懂得陆游,只要曾经在感情道路上有过遗憾,便会不自禁地为沈园故事一再注入新元素,漫步寂寞花树间,黯然神伤。
出了沈园旧入口,眼前是一座填平湖沼地兴建的新园林,进入观赏,都是仿古建筑,放眼尽属“假”山“假”石“假”池,形式上洋溢宋代风采,却是一具缺了灵魂的躯壳。没有了文化意味与历史感受,再华美的园林也不过是一个主题娱乐公园,仅供人拍摄婚纱外景彩照,激不起心灵共鸣。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失去灵魂的城市,宛如高价商店的陈列品,以一组无意义的数字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文化其实就是生活,遗弃根与泥土般的血缘联系,城市将是一座空中浮城。
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怀念着老绍兴城,水道纵横,划着乌篷船行遍全城,生活内容如同鲁迅笔下的“故乡”。二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河道萎缩,多已成了臭水沟,“桥乡”里竟已难得见到像样的桥。鲁迅故居前的街道遭截断围堵,建成流行步行街,筑起收费亭,入门票一年内涨了一倍。鲁迅故居被妥善保护起来,却也从此与大众生活隔绝了,进出的只有到此一游的观光客,故居左右涌现的是一间间贩卖鲁迅文化品牌的旅游商店。
生活在这样一座失忆的城市,或许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文化
城市文化需要百年千年的沉淀积累,有一群具备人文素养的居民生活其间,继承它,维护它,滋养它,丰富它,最终形成文化名城。然而,毁灭这些文化几乎只需弹指间工夫,一个错误的行政决定,辛苦铸建的基业顿时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绍兴回来整理数码相册,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鲁迅童年乐园——百草园、三味书屋一角的鲁迅小书桌、以及闹市中心的古轩亭口、车辆人潮熙攘的秋瑾纪念碑。仔细重看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药》,绍兴在心中又增加了重量。
小题1:沈园给人的外在感受是什么?
答:                                                                          
小题2:文章开头两段,用大量的篇幅叙说到绍兴游沈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小题3:试分析文中画线句“生活在这一座失忆的城市,或许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文化”的深刻含义。
答:                                                                          
                                                                             
小题4: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文化城市”应具有怎样的特征?谈谈你对这些特征的看法。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禽流感的前世今生
①今年春天,禽流感再次***来,而且是新型的H7N9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病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病毒,居然可以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状况下不断出现,还能让人紧张不已?
②“要说流感病毒,恐怕比人类的历史还长。”动物传染病学专家、广东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专家组病原学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廖明介绍,禽流感是流感大家族的一员。
  ③禽流感全称“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
  ④禽流感被人类认知,是从一百年前开始。文献中所记录的禽流感最早发生于1878年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
  ⑤其间最著名的事件是1918年爆发于西班牙的流感,在全球造成了约20亿人感染,其中4000万人死亡。据研究,导致这次世界性传染病的HIN1亚型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过,它究竟是“禽—人”直接的跨物种传播,还是经过“禽—猪—人”的种间适应,至今仍无定论。因此这一重大疫情也没记在禽流感名下。
  ⑥禽流感真正为世人所瞩目,却是在1997年的香港。当年8月,一名3岁的男童因感染死亡,后检测发现他感染的是H5N1病毒。这是全球首宗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个案。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共有18人感染,其中6人死亡。这也是此前被认为最严重的一次禽流感疫情,因此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
  ⑦其后,该病一直在亚洲区零星爆发。2003年12月开始,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国等东亚多国爆发,并造成越南多名病人死亡。
  ⑧2009年4月,全球发生了“猪流感”(新甲型H1N1)。
  ⑨2012年3月,台湾首度发生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同年9月广东湛江再度发生。
  ⑩值得一提的是,禽流感病毒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主要症状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肺炎,严重者会因心、肺、肾等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达60%以上。
小题1:什么是禽流感?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小题2:选文第⑩段加点词“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3:说说选文第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小题4:禽流感的危害可谓大矣,它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你也一定很想为遏制禽流感作出自己的努力。请结合你了解的知识,说说我们该怎样防治禽流感。(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
②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到2.1℃;2030年,年平均升温为1.5℃到2.8℃;到2050年,年平均升温将达到2.3℃到3.3℃——作为对比,过去100年中,中国的升温幅度仅为0.5℃到0.8℃。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到3%,到2050年可能增加5%到7%。北方降水天数增加,但受到气温上升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状况还会加剧。
③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下降5%到10%。到本世纪后半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以及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在未来20年到50年中,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④由于气候暖干,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都将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将变成草甸湿地。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湿地,则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导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潮滩地被淹没和侵蚀。未来50年,青藏高原80%到90%的岛状冻土会发生退化,表层冻土面积会减少10%到15%。内陆湖泊将加速萎缩,那些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比如西藏、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些湖泊,可能先因冰川融水而扩大,后因冰川缩小融水减少而萎缩。预计在未来50年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
⑤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因此,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洪涝灾害都将加剧,旱涝等灾害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加。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珊瑚群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咸潮入侵以及土地盐渍化都将发生。
⑥随着热浪频袭,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会增加。此外,心血管疾病、疟疾、登革热以及中暑等疾病发生范围和程度也都会增加。
⑦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此外,温度升高导致冻土融化,也会影响到青藏铁路的安全。
小题1:通读全文后,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小题2:第④段除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3:通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进行了大胆的科学预测,说明了中国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
B.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
C.本文使用了“可能”、“左右”等表示推测、估计的词语,这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未来50年中国平均气温的升温幅度将比过去100年大得多。
小题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如何有效控制全球变暖,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至少答出三条)(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