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梅雨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梅雨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甲】如1954年梅雨季节异常持久,长达两个多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涝年;而1958年梅雨期只有两三天,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年。
(1)正常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2)早梅雨: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乙】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3)迟梅雨:【丙】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
(4)特长梅雨: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梅雨造成的。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丁】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达1500-2000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局部洪涝经常发生,但它们的持续时间不长,洪水退去比较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象1954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二个多月之久,造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梅雨联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的。(5)倒黄梅: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它并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选自科普网)
小题1: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梅雨是盛夏到来之后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气候现象。
B.正常梅雨雨期长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占总数的一半。
C.1954年长江流域爆发全流域性洪水,是异常梅雨造成的。
D.“倒黄梅”维持的时间短,雷雨阵雨多,雨量相当集中,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
小题2:下列对说明方法使用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句举例说明了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差异性。
B.乙句引用农谚,说明了在5月底6月初早梅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
C.丙句通过迟梅雨与早梅雨的比较,说明了迟梅雨的特点。
D.丁句用数据说话,说明了特长梅雨维持的时间特别长。
小题3: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梅雨的特点。(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特点:初夏,长江流域特有,天气潮湿,阴雨连绵或降水过程频繁。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之后”应为“之前”;B.“长”后面加“约”,“约”占总数的一半;D.“一定”之前加“并不”。
点评:解答此题,只要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判定就可以的。
小题2:试题分析:D、说明了特长梅雨的降雨量大。
点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第1段交代了梅雨的特点出现在初夏以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分析出其特点为潮湿、连绵等。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借助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组织成自己的答案,是很明智的选择。
核心考点
试题【梅雨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春雨话情愁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窗外嘀嗒作响之时,人们似乎特别容易因琐事而感伤。每当天气降温、雨水落下,我们的情绪便和这天一样,阴沉起来。
②天气和心情糟糕看似没关系,其实不然。下雨往往会阴天,此时位于人们头顶正中央下方,一个叫松果体的小腺体便活跃起来。它是一个长约5-8mm,宽约3-5mm的灰红色椭圆形的豆状小体。虽然藏在大脑深处,但它对于光线的感知极其敏锐。当接受持续光照时,它就会变小,细胞活动也随之降低。一旦外界环境变暗,或者不接受阳光照射的时候,它便开始撒欢,分泌大量的松果激素,使得人体内的其他激素水平都相应降低。这些激素里,恰恰有让人情绪振奋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这样一来,人们就会情绪欠佳,甚至萎靡不振。如果恰逢长期的阴雨季节,情绪的低沉便会更加明显。
③除了阳光问题,低温低压是造成我们情绪受伤的另一个原因。下雨时水蒸汽大量聚集,气压便会降低,此时,人们会需要比平时更多的氧气,有些人甚至会感到轻微的憋气。虽然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但是身体的不适,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舒服。同时,下雨时空气流动加强,温度降低,人不愿意活动。这是由于人体的自身防御机制被启动了,低温条件下许多器官都会受损,所以大脑在处理低温信号时,就会告诉一些运动神经别太活跃了。神经对于各种信号的处理迟缓了,心情就会受到影响。
④除了生理不适造成的情绪低落,下雨导致的心理因素也是极多的。当下快节奏生活使得各种“简式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普遍存在。大家都想尽可能简化一切繁杂冗余,但是一下雨就会造成各种不便:准备雨具、道路湿滑、无法参加户外活动、一些计划不能实施等等。产生不便的同时,我们心理自我防御机制中“压抑机制”便会响应。我们会强迫自己去接受这些不便,强烈的压抑心理自然会催生许多负面情绪,必然会不高兴。
⑤这些是造成心情不好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一些原因,但是,在临床心理学中,这一类影响都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因为这些情愁只是我们情绪上的不适,并没有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社会功能、生活功能。很多时候,随着雨过天晴就会一挥而散。但是,这样的负面情绪如果长期累积,不及时疏导,便会引发诸如“季节性抑郁症”、“恶劣天气恐怖症”等心理疾病,这些都是由于阴雨天气而引发的“气象病”。
⑥了解雨天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之后,在较长的阴雨天里,大家就应该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无论天气怎样,真正影响我们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时刻都能拥有一份好心情,就再也不怕这雨这风。相反,当春雨骤降的时候,可以坐下来,趁机歇歇脚,好好地去品品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好日子。
(原文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诗句,请你说明两处诗句不能调换的两条理由。(2分)
答:
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相关知识及地理知识,简要分析居住在北极圈以内和南极圈以内的人特别容易受到“SAD”影响的原因。(4分)
“SAD”也叫冬季抑郁症,是情绪失调的一种。简单来说,患者在春天、夏天、秋天都很正常,但是在冬天就会表现出抑郁的症状,会非常“sad”。“SAD”与阳光有很大的联系。赤道附近鲜有 “SAD”发病记录,而居住在北极圈以内和南极圈的人们,由于极夜的存在,特别容易受“SAD”的影响。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小题1: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1分)A.石阶     B.平台     C.祭殿
小题2: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2分)
工笔长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2分)
___ ____如___ _____ ___ _____似___  _____
___ ____犹___ _____ ___ _____若____ ___ 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完成下列题(11分)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小题1: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3分)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能够防止陨石砸中地球吗》,完成题。(12分)
能够防止陨石砸中地球吗
王思潮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2月15日遭遇陨石侵袭,在当地造成巨大恐慌,经济损失预估达10亿卢布(约合3300万美元)。事件发生后,如何“保卫地球”未来免遭“天外来客”之害,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并提上了俄、美等国的议程。  
  说到天体防御,首先得搞清楚为什么会有陨石落下?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颗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并以每秒30千米的宇宙速度绕太阳旋转的星球。除地球外,水星、金星等七颗行星也分别沿不同轨道绕太阳旋转。在太阳系这个浩瀚的空间里,还有无数小行星、彗星、其他碎块和细小颗粒也在绕着太阳运转,它们1秒钟就能飞驰几十千米。当小行星和其他碎块与地球相遇时,就会以宇宙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并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产生高温发热发光的火球现象,小行星及其他碎块在空中未“烧完”落到地面的部分,就是陨石。  
  陨石大体上分为石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三大类。每年较大陨石落到地球约有500次,其中绝大多数都落到了海洋和人烟稀少的陆地上。因此,陨石直接打中人的概率极低。美国天文学家艾伦•哈里斯通过计算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被陨石击中的概率约为七十万分之一,甚至略低于一个人一生中遇到一次空难的概率。
  迄今,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绝大多数陨石的落下尚难以预测。一方面是因为地处北半球的望远镜难以观测到南极上方的天空,给小行星的监测留下盲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小行星往往都较小,在飞近地球以前,只是十分暗淡的小星星,难以被观测到。当然,要观测到它们也并非不可能。2008年10月,天文学家就成功预测了10月7日发生在非洲国家苏丹北部上空的陨石撞击事件。沿着当时火流星飞行轨迹的下方,人们找到了47块陨石。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与大地震和严重的气象灾害等相比,是人类至今唯一可能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事实上,早在1967年,美国科学家就首次提出要对人类能否有效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研究。但遗憾的是,此后约50年里,科学家们虽然提出了很多方案,但一直未发现特别有效的解决途径,现有措施根本无法完全有效地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已在对近地小行星的搜索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并开始构建国际联测预警网。据悉,美国科学家目前已研发出一套新的应对天体威胁方案,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激光束,射向来袭天体,令其运行轨道发生偏离,或直接让天体在空间“蒸发”。不过,此法能否行之有效,尚待验证。(2013年02月19日《人民日报》)
小题1:本文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遭遇陨石侵袭写起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与大地震和严重的气象灾害等相比,是人类至今唯一可能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人类能够防止陨石砸中地球吗?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手
①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主要有:
建筑物外墙反射的眩光造成的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造成的白昼污染。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⑤当许多国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中国光污染的重灾区。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⑥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⑦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小题1:依照第②③段段首画线处的表述形式,在第④段段首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说出该段所写的光污染类型及其成因。(不超过20字)(2分)
 
小题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第④段划线句子“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中的“长期”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3:结尾划波浪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4:假如要在非商业区的高速路旁,修建一座类似文中美国帝国大厦一样的地标式建筑作为某跨国集团办公机构的总部。请你运用文中所学知识,针对如何尽量减少光污染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建议的原因。(至少3条)(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