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议论文《PM2.5的京城游记》。(12分)①我是一个PM2.5颗粒。我们家族的名字叫颗粒物。科学家曾经这样给我的家族命名:当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的直径大于2.5...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议论文《PM2.5的京城游记》。(12分)
①我是一个PM2.5颗粒。我们家族的名字叫颗粒物。科学家曾经这样给我的家族命名:当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的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时,名字叫做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他们是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被命名为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和PM10与PM100两位老大哥比起来,我在家族中的个头是最小的,我的直径只有2.5微米以下,所以科学家们给我取了名字叫PM2.5。
②2.5微米有多大呢?举个例子来说,我的个头大约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粗细的1/20,所以人类的眼睛平时根本就看不到我。
③这些天来,我们乘坐免费的交通工具——自然界的风,把整个北京城都逛了一遍。
④旅行途中,各种化学物质也开始学会了搭顺风车,像一些对人类有致癌效应的物质,如危害人类生殖系统的二恶英,还有一些重金属,不厌其烦地靠近我们家族的队伍,想吸附在我们身上和我们一起旅行。虽然很不情愿,但我们本身是热情好客的,又磨不过他们的纠缠,只好同意了。
⑤在环绕北京城的旅途中,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原来分散在各个城区的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化学物质和病毒。庞大的队伍管理起来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没办法,就像人类说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也鞭长莫及,只好随他们去了。
⑥旅行的这几天,北京城里能见度超低,接连的雾霾天气造成航班迟飞、道路拥堵,人类把这些罪过都归结到我们头上。我看到很多人又把非典时期买来的防病毒口罩拿了出来,戴了一层又一层,平常热闹的地坛公园最近也冷清了许多,据说是我们家族的旅行让他们产生了恐惧,大人和孩子都不敢出来散步了。
⑦家族里的有些兄弟姐妹,旅行累了,降落到街道和楼层间,人类一不小心就把小小的我们吸了进去。直径超过10微米的PM100,会被人类的鼻毛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10微米之间的PM10可以进入人类的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我,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PM2.5,却能穿过人类用于防护的口罩,通过鼻腔,顺利进入下呼吸道,再之后。我就顺理成章地进入肺泡之中,然后通过气血的交换进入到人体的各个血管。
⑧我本身并不能对人类造成危害,但是一些粘附在我身上的化学物质,诸如二恶英、重金属,他们会对人类的身体器官造成伤害,让人类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对此,我也是无能为力。
⑨据说,最近我们家族内部也在实行计划生育,一是因为队伍实在是太庞大,管理起来难度大;还有一个是来自人类的压力,他们认为我们PM2.5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但是,平心而论,这又关我们什么事呢?如果人类可以少开一天车,少向空气中排放一些废气,也就没有了我们生存的土壤。如果说有罪的话,人类才是始作俑者。 (《知识窗》2012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PM2.5?(2分)
小题2:PM2.5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请根据文意概括。(4分)
小题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中 “部分”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4:为了减少 “雾霾”,除了文中一些措施外,请你再提几条建议。(至少2条)(4分)
答案

小题1:空气中直径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2分)
小题2:(1)PM2.5携带化学物质和病毒进入到人体各个血管,会对人类身体器官造成伤害(2)导致雾霾天气(4分,每点2分)
小题3:不能,(1分)“部分”起限制作用,准确地说明不是所有的PMl0都被排出体外,如果去掉,就显得不符台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小题4:言之成理即可给分(每条2分,共4分)示例:(1)外出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2)使用清洁能源,碱少废气的排放。等等。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抓住其中关键词“当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直径”“ 2.5微米以下”概括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阅读最后三段文字,抓住其中关键语句,从对人体的危害和对天气的影响两个方面概括。
小题3:
试题分析: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本文中内容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从消除“悬浮颗粒”的来源方面设想解决问题的措施。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议论文《PM2.5的京城游记》。(12分)①我是一个PM2.5颗粒。我们家族的名字叫颗粒物。科学家曾经这样给我的家族命名:当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的直径大于2.5】;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12分)                                                                                  
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这样的死猪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通过对大量的猪、羊和鸡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使用的有机砷制剂多数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了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小题1:文章开头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砷元素有哪些积极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3分)
小题3: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小题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文章第⑦段已经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那么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植物为何有睡眠》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
②不仅植物的叶子会有睡眠,植物的花朵也会睡眠。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③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④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⑤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⑥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⑦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①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⑧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②植物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⑩综合起来,植物睡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夜晚比白天冷,夜晚闭合叶子和花朵,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的侵袭;二是叶子闭合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热带植物白天也闭合),有保持适当湿度的作用;三是夜晚开花的植物白天睡眠,有防止水分过多散发及防止昆虫捣乱的作用。总之,植物的睡眠运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
(2014年第4期《百科知识》)
小题1:本文以“植物为何有睡眠”为题,有何妙处?(3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①采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②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4:通读全文,说说植物睡眠的可能性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12分)
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小题1:请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信息,抓住本质特征,给“黑匣子”下一个定 义。(2分)
小题2:文中第⑤段写道“‘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唯一”一词的表达作用。(3分)
小题3:飞机失事后,“黑匣子”不易被破坏,又易于寻找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述。(3分)
小题4:有一次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强看电视里报道说,某国某航空公司一家“麦道”飞机失事,有关方面正在对飞机失事前30分钟黑匣子记录的信号和数据进行分析。小强不解地问:黑匣子那么聪明吗?它怎么能预知半小时后飞机要失事了,就事先及时记录下了讲话声音和数据?请你根据文章的介绍,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小强的疑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中国石拱桥》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B)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小题1:能正确概括A段文字的大意的一项是(  )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小题2:“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的“设计”是指()
A.赵州桥B.两端宽、中间窄C.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D.大拱
小题3:B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几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一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 ‖ ⑥‖⑦⑧⑨
小题4:下列理解与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段说明了卢沟桥的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B.B段中第9句从修辞上看是排比、拟人,其作用是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C.“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此句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卢沟桥的坚固。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此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卢沟桥上狮子多种多样的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人与茶
①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
②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
③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       乡间墟集草市,      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
④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
⑤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
⑥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
⑦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
⑧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
⑨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
(作者钱歌川,文章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茶。(4分)
小题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
小题3:阅读第⑥段,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②-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第③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使……也……”。
C.茶的焙制方法可分为晒干、揉团、摊开和焙烘四个阶段。
D.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