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题目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1)臣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
(3)深入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伤先帝明/故为文以志
B.不求闻达诸侯/万钟我何加焉
C.先帝不臣卑鄙/不物喜,不以己悲
D.五月渡泸/而两狼之并驱如
3.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昭。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回顾了对其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三件往事,请简要概括,并说说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诫子篇》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联系选文内容,请对諸葛亮的立身行事和做人作简要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平民;
   (2)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3)荒凉的地方;
   (4)奔走效劳。
2.C
3.(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2)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职责本分的事情。
   (3)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察明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深地追念先帝的遗诏。
4.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托孤表明自己的忠诚,表明自己的志向,陈述北伐的理由或: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陛下,出师伐魏的决心。
5.他躬耕南阳,恬静安闲,节俭自律;不求闻达,不为功名所累,不为琐事而烦;胜不骄,败不馁,勤勉于家事国事天下事,志向远大,感知遇之恩,而不忘报国之志;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候风地动仪   复:又
B.中有柱      都:大
C.施关机      发:拨动
D.怪其无      征:征讨
2.选出各项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事,合契若神
C.自此
D.精铜铸成
3.从句式特征看,与“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不拘于时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选语段从“形状及构成”“工作原理”和“运用”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地动仪。
B.如果发生地震,相应方向的龙口的铜丸会掉进蛤蟆嘴,就可知地震发生的方向。
C.地动仪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只要复制出地动仪,预测地震就不再是难题。
D.曾有一次地动仪的一条龙的机关启动了,不久驿站送来文书说陇西发生了地震。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覆盖周密无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皆服其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佞臣者:奸佞的臣子。②、的知:确切知道。③、正人:正直的人。④、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⑤、人庶:人臣庶民。⑥、魏武帝:曹操。⑦、教令:教化,命令。
1、下列句中加粗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上书请佞臣者   则有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小石潭记》)
C.深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出师表》)
D.朕欲使大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曹刿论战》)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为贤
B.请陛下佯怒试群臣
C.朕常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诈道训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1)皆若空游无所_________
(2)而从者_______________
(3)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
(4)不可知源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如此美景,某旅游局为搞活旅游资源,决定对小石潭进行旅游开发,消息一出,有反对的,有支持的,你认为能否开发,该如何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加粗字词的含义。
①渔人甚之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
③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
④此中人云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略无处__________________
(2)夏水陵____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百许头____________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___________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较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水方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篇目    不同点         相同点
《三峡》  ①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②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