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
题目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笈从师_______
(2)夫人之好学,死犹存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背(2)即使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靠什么成就事业?
3.勤奋学习,才能成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
①年九十(   )
②寒暑节(   )
③杂然相(   )
④甚矣,汝之不(   )
2.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面山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问题。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藳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
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苏州至昆山县六十里(   )
(2)久欲长堤(   )
(3)漉水中淤泥籧篨中(   )
(4)每三四里为一桥(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古人造堤给你的启示,结合日常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完成下列试题。
  为帮助玉树灾区的同学们渡过难关,学校团委准备开展“我为玉树献爱心”活动。活动中有以下几项任务要请你帮助完成:
【活动一】活动主要有4个环节:①师生为灾区学生现场寄语(约30分钟)②布置募捐会场(约1小时)③撰写募捐活动总结报道(约30分钟)④师生捐款捐物(约1小时)
请你安排好活动程序,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环节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李刚同学不明白你这样安排的原因,请你结合具体环节向他做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生活在玉树地区的藏、回、羌等各族儿女,是我们的手足同胞。面对他们经受的灾难与苦痛,我们除了提供物质上的支援外,还应该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下面是赠给他们的一副对联,请补写出下联。
上联:地震无情,兄弟姐妹遭劫难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下面是某同学给校报撰写的一则消息,编辑在审稿中发现了两处语病(已用横线标出),请你把改正后的语句抄写下来。
  我校成功开展“我为玉树献爱心”活动。4月19日上午,我校师生集中在阶梯教室,①为玉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举行了爱心活动捐助。全体师生踊跃捐款捐物,共筹得善款计人民币16726.50元、御寒衣物565件,同时还收集到祝福寄语893条。捐助现场爱意涌动,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心系灾区倾情相助的精神风貌。②捐助活动于当日上午大约11点左右圆满结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   )
②阡陌交通(   )
③便还家(   )
怡然自乐(   )
3.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人刘仁嗜弈,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竟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下子,刘占势,诩诩然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之。
【注释】①弈:下棋。②滞:停留。③竟:结束。④甫:刚刚。⑤诩诩(xǔxǔ)然:夸耀的样子。⑥哂(shěn):讥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鲁人刘仁弈(   )
②刘愕然(   )
2.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制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严母教读》),完成问题。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选自《鸣机夜课图记》)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诗人。②夏楚:这里是责打的意思。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拥被覆双足 _______________
(2)妹何托焉  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毕左右(   )
(2)儿,则少加夏楚(   )
(3)夜分(   )
(4)诸姨谓母曰(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令铨坐膝下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铨张目视母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阐述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