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题目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  )
A.力平险       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与朱元思书》)
A.杂然相       遂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A.何而不平      必先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译文: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意对即可)
4.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5.
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
不同二: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赵普传》)
  【乙】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斧柄撞其口,坠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敢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司马光《涑水记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用其人(  )
(2)太祖弹雀于后园(  )
(3)上怒,其故(  )
(4)自当有史官之(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B.太祖悟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普又其人奏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太祖尝弹雀后园   苛政猛虎也
3.翻译下列各句。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尚急于弹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怀齿欲讼我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某臣”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段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物喜
B.可一战
C.令辱之,激怒其众
D.策之不其道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原因。
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
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谋远虑,颇负盛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范蠡越王勾践   事:____________
②还国       反:____________
布衣之极也     布衣:__________
④间行以      去: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与其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天所以资将军   殆:一定
B.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C.天子而令诸侯    挟:控制
D.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 将:率领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尽南海     ②父其然也
B.①义著于四海   ②欲大义于天下
C.①则微而众寡   ②有仙则
D.①此不可与争锋  ②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曹操和孙权两强,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建议分别是什么?
对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族:灭族。②奇:以……为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姓项氏(   )
梁与籍俱(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秦将王翦所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神弗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下视其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