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题目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亭亭净_______________
 ②陶后有闻_____________
 ③而之不可_____________
 ④莫能也_______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其主不能守
B.纯情韵胜         皆美于徐公
C.花富贵者也        辍耕垄上
D.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子好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_______________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答案

1.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B
3.A
4.(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5.B
6.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7.洁身自好 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傅说于版筑之间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__________
(3)必先其心志_________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到)
C.行拂乱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因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某翁呼树上君子
  某翁除夕过中庭,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早:“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飡,当以三十金畀汝。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②盍:hé,何不。③谂:shěn,知道。④殽:同“肴”,菜肴。⑤飡:同“餐”,吃。⑥畀:bì,送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即不进__________
(2)谂翁家富有__________
(3)已,乃予银__________
(4)归尔母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乃下(其他)
B.翁视,邻人也(指代邻人)
C.当三十金畀汝
D.食已,予银(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某翁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臣之妻臣(  )
②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
③王之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柳宗元 
  鹿畏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貙(chū):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寂寂:悄悄地。④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挽:拿来。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罴之状,发人立(通“披”)
B、为鹿鸣以其类(感动)
C、伺其至,火而射之(点燃)
D、貙闻其鹿也,而至(快步.行走)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的经历是难以忘怀的,例如习惯养成、难题探究、同伴合作、社会实践……这些丰富的经历,使我们有了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获得了成长。
  请你以“我懂得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要求:(1)题目中的空白处可填上一个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