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题目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字词。
①可爱者甚 蕃:_________
②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_
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
④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亵: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请你联系选文用自己话说说这个“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结尾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也。”这一慨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多;②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洗涤;④亲近而不庄重。
2.①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
   ②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3.不随世俗、洁身自好、豁达正直、决不阿附、德声远播、端庄严肃、受人尊敬。
4.三句慨叹,叹世人中真正的隐逸之士太少了,能洁身自好的人就更少了,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太多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处(   )
②夏水陵,沿溯阻绝。(   )
引凄异,空谷传响(   )
④晴初霜,林寒涧肃。(   )
2、翻译下列语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从全文看,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得静景,也描写了“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5、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2、给黑体字注音
参差披(   ) 悄怆幽(   ) 往来忽(   ) 犬牙互(   )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意思。
(1)俶远逝俶 尔:________
(2)悄幽邃  怆:________
(3)佁不动佁 然:________
(4)潭中鱼可百头 许:________
(5)蒙络摇缀   蒙络:________
(6)斗折蛇行   斗折:________
4、翻译句子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对下面文句中加粗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委而去(到……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天下之所顺(用、靠)
2、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便还家    :_____________
(2)欣然往    :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郡太守遣人寻向所志,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