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惑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固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 chò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神弗也  福:_______________                         
(2)公伤,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赐福,保佑(2)大腿
2.(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方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4.(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
5.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已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核心考点
试题【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各项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生忧患而死于安乐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B.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②不言而
C.①国恒
    ②马无故而入胡
D.①行拂乱其所
    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3.翻译下面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首先采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_____________的论点。
5.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竞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戚;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①洗衣服。②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估计。1.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1)山北之塞(     )   
(2)固不可(     )   
(3)甚矣,汝之不(     )   
(4)虎亦寻去(     )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自枉屈        :_________  
(2)以其咎        :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后值倾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咨诹善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    )
A.由此之,王之蔽甚矣予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B.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山而居    (《愚公移山》)   
C.能谤讥于朝  百里奚举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寡人之耳者隔篁竹,水声,如鸣佩环    (《小石潭记》)  
E.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言欲亡    (《陈涉世家》)
2.下面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   
A.今齐地方千里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秫、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秭、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耕于南阳(    )   
(2)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驱驰(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②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人生中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