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霍子衡  霍子衡,字觉商,南海人也。举万历①中乡试②,历袁州知府。及官太仆③时,绍武清兵入城,而广州不守。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霍子衡
  霍子衡,字觉商,南海人也。举万历中乡试历袁州知府。及官太仆时,绍武清兵入城,而广州不守。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语之曰:“《礼》‘临难毋苟免’,若辈知之乎?”三子皆应曰:“惟大人命!”子衡援笔大书“忠孝节烈之家”六字,悬中堂,易朝服,北向拜,又易绯袍家庙。先赴井死。妾从之,应兰偕妻梁氏及一女继之,应荃、应芷偕其妻徐氏、区氏又继之。惟三孙得存。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公元的年号(公元1573—1619年)。②〔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③〔太仆〕官名。④〔语〕对……说。⑤〔若〕你。⑥〔绯袍〕红色官服。⑦〔谒〕拜见,祭拜。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子 衡 乃 召 妾 莫 氏 及 三 子 应 兰、 应 荃、 应 芷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官太仆时(   ) (2)大人命(   )  (3)朝服(   )
3.用自己的话说说“《礼》‘临难毋苟免’,若辈知之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霍子衡在兵败临死之前有怎样的行为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霍子衡身上体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应兰、应荃、应芷
2.(1)等到,到了 (2)只,只有 (3) 交换
3.《礼》上说“面临国难,我们决不要苟且活着”,你们知道这道理吗?
4.写下六个大字“忠孝节烈之家”,把字挂在中堂,换上朝服,向北拜谢,接着又换上红色官服,拜祭祖庙。
5.(意思对即可)要点:面对敌人,视死如归;尽忠国家,尽忠百姓;刚烈,孝道。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霍子衡  霍子衡,字觉商,南海人也。举万历①中乡试②,历袁州知府。及官太仆③时,绍武清兵入城,而广州不守。子衡乃召妾莫氏及三子】;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行者休树:_              ___  
(4)临溪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
  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之,以为西益宅不祥。哀公作色而怒。左右谏不听。乃以问其傅宰折睢,曰:“吾欲益宅,而史以为不祥。子以为何如?”宰折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与焉。”哀公大说而喜。顷,复问曰:“何谓三不祥?”对曰:“不行礼义,一不祥也;嗜欲无止,二不祥也;不听强谏,三不祥也。”哀公默然深念,慨然自反,遂不西益宅。(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益〕增添,这里指扩建。古人认为西方为上,是尊长之位,西益宅会妨碍一家之长。②〔史〕记事的史官。③〔争〕通“诤(zhèng)”,直言规劝。④〔作色〕变了脸色。⑤〔左右〕身边的人。⑥〔数(shuò)〕屡次。⑦〔傅〕太傅。⑧〔宰折睢(suī)〕太傅的姓名,生平不详。⑨〔不与〕不在其中。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左右数谏不听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以问(   ) 
(2)哀公大(   )  
(3)不听强(   )
3.用自己的话说说“哀公默然深念,慨然自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看来,是什么原因让鲁哀公放弃了向西扩建住宅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写到了鲁哀公、史官、宰折睢等三个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欣赏他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言邪?”范笑而受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②〔挑〕挑挖;挖出来。③〔身体〕“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躯干。体,头和四肢。④〔洁行〕品行高洁。⑤〔廉约〕廉洁俭省。⑥〔韩豫章〕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⑦〔遗(wèi)〕赠送。⑧〔言(kūn)〕裤子。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误伤(   ) (2)以啼耳(   )  (3) 至一匹(   )
3.用自己的话说说“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宣挖菜误伤的手指,大声啼哭,是因为“痛”才哭吗?到底因什么而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范宣的身上有哪些美好德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_________________             
(2)未果,病终         
寻: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私拟作群鹤舞空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项为之(        ) 
(2)为之怡然称快(        )  
(3)以虫蚁兽(   )
3.用自己的话说说“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会对捉到的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