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
题目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共谈‖高峰……仙都‖……
①层:引子,引出写景
②层:具体写景
③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6.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   )  矜(   )  分(   )  恶(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讲信修睦      信:__________修:__________
(2)恶其弃于地也      货:__________
(3)盗窃乱而不      贼:__________作:__________
(4)故外户而不      闭:__________
3.给选文加标点。在“”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冻风时__________
②未百步返________
③娟然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者______________
而歌者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把本文写景的语句和抒情语句在原文上标出。
4.找出本文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曲礼》)
1.给下列字注音。
弗(   )  琢(   )  兑(   )  尚(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学而能  弗:___________
(2)其次务报  施:___________
(3)玉不,不成器  琢:___________
(4)人有礼则  安:___________
3.《礼运》中“然后能为”中的“之”是指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原句)。
4.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_________________,“六欲”是指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并造句。
天下为公  
解释: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                    
礼尚往来
解释: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文字主要写___________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_____________”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