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题目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即诗四句(   )
以钱币乞之(   )
③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
④即刮目相待(   )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借旁近与之
C.余闻之也久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仲永从一个天才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__________;而吕蒙由“吴下阿蒙”让鲁肃“刮目相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5、联系上面两篇文章,并结合社会现状和自身实际,请你思考:成才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两篇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题写;②有的人;③研究;④重新
2、D
3、(1)粗略地阅只要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
  (2)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意对即可)
4、不使学;孙权劝学
5、⑴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吕蒙角度)
  ⑵办事情要善于运用方法才能友好的成效。(从孙权角度)
  ⑶看待事情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答案不唯一)
6.相同点: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不同点:(1)《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中拥有年重回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民然中人”。内容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
      (2)两文写法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义丰;后文叙议结合,借事说理。(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    )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几十有二年,(    )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给语段中加粗字词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习骑(少年时)    
B.鞍马(买)   
C.长而精(更加)    
D.男装(穿)
3.“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木兰诗》中与之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木兰诗》中与选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述相似的排比句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中发表作者观点,可作为主旨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中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语段的作者对木兰的态度是    (    )   
A.赞扬  
B.同情  
C.惊奇  
D.否定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阻之(或者)   
C.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1)博士:古:____    今:____  
(2)往事:古:____    今:____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所表示的语气,并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吕蒙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肃与吕蒙结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孙权的性格特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吕蒙的性格特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三句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以使(告诉)   
B.其文(感到惊奇)   
C.谓必山林老儒之(做法)   
D.使乃优遇(他,指刘宣)
2.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释]①吕蒙正( 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蒙正为不闻而过之:___________
(2)悔不问: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