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凿写龙(凭借)
B.叶公见(代“龙”)
C.施尾堂(对于)
D.好夫似龙非龙者也(而且)
2.翻译句子。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描写叶公好龙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其害怕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文章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这个叶公不是喜欢龙啊,而是喜欢像龙而不是真龙的那个龙啊!(意对即可)
3.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4.文章讽刺某些人名义和实际不相符,名义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文中加粗的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还 xuán
B、腠 zòu
C、汤 tāng
D、齐 qí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划线的句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
(1)表现桓侯固执,自信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侧面写出桓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桓侯对扁鹊的忠告所作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桓侯傲慢自恃、讳疾忌医神态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拓展医扁鹊见秦武王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也。”
1.选择正确的解释。
(1)左右曰( )
A.人名叫左右
B.左右的人
C.左边和右边
(2)扁鹊怒而投其( )
A.石子儿
B.石头
C.这里指针石
(3)君与知之者之( )
A.求
B.商量
C.计策
2.联系上下文,补出句中省略的词语,并解释意思。
(1)扁鹊请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以( )告扁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本文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本课学过一篇关于扁鹊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贾人渡河
  济阴之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之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1.下列短语中加粗字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渡河(经商。)于浮苴(停留。)
B、尔十金(给以。)然作色(蓬勃。)
C、许百金(刚才。)然而退(不舒服。)
D、舟于石(迫近。)金不酬(答应。)
2.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号”有两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hǎo”,义项有:①作名词,表某一名称。②作量词,表人数及次数。③作动词:如“号脉”。一读“hào”,义项有:①拖长声音大声叫喊,②在声哭。“号”在以上文章中出现两次,请根据文意参考字典解释其意义。
(1)栖于沲苴之上,号(        )焉。
(2)未至,贾人急号(         )曰:……
3.文中“渔者载而升诸陆”一句中的“诸”与《愚公移山》一文中“______________” 一句中的“诸”意思相同,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若,渔者也”一句中的“若”与《陈涉世家》一文中“______________”句中的“若”意思也相同,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
4.文中与“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______________;与“舟簿于石又覆”中的“又”相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用文中语作答。)______________对此,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用文中语作答。)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筯,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裂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筯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1.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迅雷风裂必变,安得不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认为可以称为天下英雄的是谁?他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备听了曹操的话,为什么“吃了一惊”,还把筷子都掉在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备怎样掩饰“失筯”的缘故?这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空城计》,完成1—4题。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这句话表现了司马昭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司马懿知道实情后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