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傅说于版筑之间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答案
1.(1)选拔
  (2)这
2.(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意对即可)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1——5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十则》)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______
(2):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两组是(     )(     )
A.由此之,王之蔽甚矣 予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B.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山而居(《愚公移山》)
C.能谤讥市朝 百里奚举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E.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言欲亡(《陈涉世家》)
2.下面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鹤鸿,子知之乎?鸿发于南海,而飞亍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鸡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请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回答这则故事的讽刺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节选自《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也,盗 满寂然,无敢哗者
B.齐人固盗乎 是可谓学者矣
C.水土也 览物之情,得无
D.公悲之,喟然叹 余悲之,且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 爱 老 而 恩 无 所 不 逮 治 国 之 本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凡可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臣卑鄙
B.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人不知不愠
C.所欲有甚生者 万钟我何加焉
D.人皆有,贤者能勿丧耳 受任于败军
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3.《鱼我所欲也》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