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一)阅读选文,完成9~14题。(12分)期    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阅读选文,完成9~14题。(12分)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期                (2)去                   
(3)委              (4)顾                   
小题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中心):            。(2分)
小题3:.“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有原文回答)?(2分)
小题4:.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2分)
小题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答案

小题1:(1)约定(2)离开(3)丢下,放弃(4)回头看
小题1:通过陈太丘和朋友约期出行,朋友失信,陈纪据理力争,表达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小题1:(1)朋友是一个不守信、无礼貌的人。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1:(1)对。不过分。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对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教训)。(2)不对。过分。不给人改过的机会。(既然朋友道歉了,承认错误,就应原谅他,有宽容的心)
小题1:(1)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2)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小题1:陈太丘/与友/期行。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一)阅读选文,完成9~14题。(12分)期    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2分)
(1).赵襄主学御王子期(     )      (2)术未也(        )
小题2:、翻译(4分)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小题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普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
小题1:、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①发:              ②为________________③明日: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小题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2分)
小题5:.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段二】
秦巨伯
瑯琊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②此处两人指前面所言的鬼魅 ③坼:裂开。
小题1:.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家不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B.扶持百常于土墙凹凸处
C.日,乃诈醉,鞭十,驱之别院
D.伯恨不得***故时有物外
小题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C.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了两孙子。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古文阅读(12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愧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比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小题1:、下列词语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长跪而谢之曰。
小题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3:、唐雎面对秦王,秦王以____之怒相威胁时,他以____之怒作答,列举专诸、
聂政、要离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_________的形象。(3分)
小题4:、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专诸之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吴广爱人
C.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受任败军之际
D.怀怒未野芳而幽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周公子诫
成王封①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②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二)孟母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③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④,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⑤,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注:①伯禽:周公之子  ②由:奉行,尊崇  ③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④役:劳役 ⑤子思: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又天子(辅佐)B.德行宽裕(富裕)
C.孟母绩(正在)D.人母之(方法)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两组是(4分)
A.成王封伯禽鲁贤才人远矣
B.不谦失天下   伯乐不常有
C.子废学    晶晶然如镜新开
D.刀断其织   醒能述文者
小题3:.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①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②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小题4:.两篇文章各对子女讲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