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顾欢勤学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顾欢勤学
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②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注释①挞:用鞭棍打人。②然:通“燃”。
小题1:用“/”划出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夜则然糠自照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3分)
(1)见赋乃(     ) (2)见而之(     ) (3)父使驱田中雀(   )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
小题4: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5:用自己的话概括顾欢勤学的事迹。(3分)
小题6:这则故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夜/ 则 然 糠 自 照
小题1:停止  对……感到惊异   让
小题1:同郡顾恺之来到县里,见到他(如此勤学)感到惊异,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他一起交游 
小题1:八岁,诵《孝经》、《诗》、《论》
小题1:驱雀时作《黄雀赋》 在学舍外听学生读书 长大后燃糠读书
小题1:如果心存勤奋,任何物质困难都能克服,并且有所成就。(利用任何机会,抓紧时间勤奋学习)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顾欢勤学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10分)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及后当治槛,上曰:“勿!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匡:辅助。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④上:指汉成帝。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⑥将:拿。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⑧辑:连缀。⑨旌:表彰。
小题1:用“/”给文中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
于 是 左 将 军 辛 庆 忌 免 冠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①亡(           )  ②已(           ) ③易(            )
小题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2分)
小题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
小题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10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①去(           )   ②置(         )   ③箸(         )
小题3:说说“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的意思。(3分)
小题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时人皆服其量。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①计(          )   ②是(          )   ③佯(          )
小题3:说说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分)
小题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与太子同至其第②,指衡山公主③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注释: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 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
③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④叔玉:魏征之子. ⑤薨(hōng):公侯死称薨。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郑公魏征              (2)并为            
(3)可衣冠                 (4)朕一鉴矣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2)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小题3: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谢安赴宴
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当作何 (     )          (2)相与前(       )
小题2:对划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B.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C.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D.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小题3: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        的气度和品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