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何易于尝为益昌①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何易于尝为益昌①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
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②,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日:“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注释】①益昌:县名。 ②腰笏:腰里插着笏板。笏,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用来记录君王旨意的物品。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多宾客歌酒(    )    (2)舟上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小题3:何易于没有“索民挽舟”的原因是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小题4:对何易于亲自引舟这一行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表现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刻为百姓的精神。
B.他身先士卒,希望能对百姓起模范带头作用。
C.这是他为了讨好上司而故意做出的姿态。
D.他身为属令,无所事事,火材小用,未尽其责。

答案

小题1:(1)让……跟从(2分)(2)牵,拉(2分)
小题1:我是县令,在我没事的时候,可以来充当奴役。(3分,关键词“为”“当”)
小题1: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3分)
小题1:A(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何易于尝为益昌①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题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诸儿竞取之(跑 )B.戎不动(只有 )
C.人问(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小题3:你读了本文有什么感受?(2分)
小题4:请概括王戎具备了哪些良好素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欧阳修苦读(6分)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①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②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③闾(lǘ)里:乡里。
小题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太夫人荻画地 (用)B.教以字(书籍)
C.因而抄录(有时)D.其稍长(等到)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惟读书是务。                                                     
小题3: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什么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8分)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小题1: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小题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 郭隗(          )             (2)孤之也(               )
(3)士争燕(          )              (4) 湣王出于外(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4分)
(1)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4:请选出下列与“以雪先王之耻”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
小题5: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3分)
我的理解:                                                                
小题6: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杨国忠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tuàn)者,陕州人也,力学②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③于人。人有劝彖令修谒④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为杨公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耳。”后果如其言,时人张生见几⑤。后年张生及第⑥,释褐⑦授华阳县尉。令、太守俱非其人,多行不法。张生有吏道,勤于政事。每举一事,则太守、令尹抑而不从。张生曰:“大丈夫有凌霄盖世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遂拂衣长往,归遁⑧于嵩山。
【注解】①杨国忠:唐玄宗时权臣,杨贵妃之兄。 ②力学:刻苦学习。 ③低折:屈从。④修谒:用名片拜见。⑤见几:有先见之明。几,征兆。⑥及第:考中进士。⑦释褐:脱去布衣,指穿上官服。⑧归遁:隐居 
小题1:对下面的划线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时人张生见几美好
B.则太守、令尹抑而不依从,采纳
C.则此山当人耳耽误
D.释褐华阳县尉授予
小题2:下面的语句中加点的“其”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后果如其言
B.四方之士争诣其门
C.令、太守俱非其人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小题3: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彖不攀附权贵,很有气节。
B.张彖因为与领导见解不同,不被赏识,就推脱自己的职责。,
C.张彖看问题很有先见之明,早就看出杨国忠只能权倾一时,不会长久。
D.张彖懂得为官就要勤奋努力地处理政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原礼心异之,问其(旧的)B.走而之曰(忠告)
C.戴原礼至京(曾经)D.偶一求药者既(回去)
小题2:下面“之”的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走而告之
A.我欲之楚B.学而时习之
C.此非楚之路也D.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
小题3:下面翻译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句子: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A.原礼心中很诧异,询问他原因。
B.原礼心中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诧异,询问他原因。
C.原礼心中很诧异,询问其中的原因。
D.原礼心中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诧异,询问其中的原因。
小题4:下列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医家”是一位好心的人,但又是一位贻笑大方的人。
B.来“医家”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医家”应接不暇。
C.“医家”不识字,不懂装懂,胡乱用药,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D.戴原礼很欣赏这位有医德,善用“古方”,医术高超的“医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