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
而箝其喙。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
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日:“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伐燕(    )    (2)以大众(    )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小题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小题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答案

小题1:(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小题2:鹬鸟和河蚌都不肯放开对方,渔翁就把他们两个一并抓了去。
小题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小题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且”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根据语境应译为“要,将要”。“敝”根据上下文,应译为使动用法“使……劳苦(贫困)”。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是“不肯相舍”,其中的“舍”是“放开”的意思。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这个故事和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关键是能不能回想起来,并把字写正确。所以一定要注意看原文中的字形,如鹬、蚌、渔、利。对我们启示也很明确,即理智对待矛盾、冲突,避免两败俱伤,使他人坐收余利。
点评:平时要培养对各类知识的兴趣,如故事传说、名人名言、成语谚语、诗词名句、歌谣童谣等,要在学习、生活中多留意,并随手记录下来,这样,考试时遇到这类的题目就不会无答案可写了。
小题4: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大意,总观全文,把人物苏代说服赵王的过程,说服赵王的方法,用简洁的语句总结出来即可。思考的角度要多元化,不仅要从苏代说服技巧的角度思考,还要从赵王善于纳谏的角度回答原因。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揣摩原因并不难,关键是要答出说服中使用的方法所在,另外,考虑问题要全面,不可偏颇。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选文有改动)
小题1:判断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晏子,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                食:吃            (     )
③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④公不,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2分)
A.夫子禄寡耶?辍耕垄上
B.弊车驽马奉其身无从致书
C.臣足矣皆以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不顾其行者朝往,暮而归
小题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小题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忆童稚时人各复延至其家
B.项为之以弱为
C.喷以烟清风
D.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
小题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趣学而时习
B.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请从
C.为之怡称快胡不已乎
D.丛草为林不疾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使:      
(2)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        
小题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不解其意      咸             (2)积雪始晴       值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小题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小题1: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浑沌之德:恩,恩情。
B.异鸡无敢者应:作出反应。
C.鸡乎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D.方虚骄而气恃:凭着,依靠。
小题2:对下面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全矣其:指代训练的斗鸡。
B.视、听、食、息以:用来。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因此。
D.倏与忽谋报浑沌德之:它的。
小题3: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独无有译文:唯独浑沌没有七窍。
B.尝试凿之译文:(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
C.犹疾视而盛气译文: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D.反走矣译文:转身走掉了。
小题4: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浑沌之死》寓意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也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
B.《庄子》想象大胆,堪称瑰玮奇诡,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在《浑沌之死》中得到明显体现。
C.我们可以从《呆若木鸡》中领悟出人生的大道理:认为人的处世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D.“呆若木鸡”成为了成语,衍生出新的含义: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