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名著填空(4分)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和①        ②        ;五经包括《易经》《尚书》③       《礼记》《春秋》。这些是中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名著填空(4分)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和①                ;五经包括《易经》《尚书》③       《礼记》《春秋》。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④        思想的核心载体。                
答案
①《论语》 ②《孟子》 ③《诗经》 ④儒家    4分,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这里学生了解“四书五经”及有关的观点学说。
核心考点
试题【名著填空(4分)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和①        ②        ;五经包括《易经》《尚书》③       《礼记》《春秋》。这些是中国】;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加点词。(4分)
地利不如人和也                 ②域民不封疆之界         
而去之                       ④而攻之                                                   
小题2:与例句中“之”字用法或意思相同的是(2分)              
例句:三里城    
A.多助之至B.天下顺之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环而攻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原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4:本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得出什么结论?(2分)(用原文回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注释】①赵普:北宋初期,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②龌龊:过分谨慎,拘于小节。③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小题1:解释句子中加横线的字。(2分)
奏荐某人为某官(   )       ⑵ 次日临政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小题3: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1分)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转转不                          ⑵知其一                     
⑶其果不出血                     ⑷可据理以有无哉             
小题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至石半定非我所见B.如言一盗拽妻起
C.果于数里外不其所以然D.又戕其耳人不知不愠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小题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B.《左传》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尤其善于合理描写战争和辞令,如《曹刿论战》详写了战中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C.《生命与和平相爱》是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从一个人写到一个家庭,从一个家庭去看一个民族,始终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民族背景下去写,文章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D.《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由描写打猎场景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 ②利:同“痢”。 ③ 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④自告者:自首的人。
小题1:下列句中 “以”与“以其子与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一战B.扶苏数谏故
C.塞忠谏之路也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逃到华山脚下,依然勇敢地向山的深处走去,吃光了饼就挖草的根摘树上的果子吃,吃得一天要病十次好十次,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几个月之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B.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但他不怕死,最后猛兽都服服帖帖地走了。
C.孟德后来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D.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以其衣一刀十饼 易:           ②食其饼尽       既:       
③德道本末       具:           ④弱者侮          见: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视汝非恶人也。(2分)(2)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