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窥镜自视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B.皆美于徐公土砾凸者为丘
C.王蔽甚矣莲出淤泥而不染
D.此所谓战胜朝廷冷光之乍出匣也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邹忌八尺有余
(2)客之我者
(3)臣之妻
(4)时时而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小题5: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1)长  (2)认为……美  (3)偏爱  (4)间或﹑偶然
小题4:(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满分2分。每译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本题有误的一项是B,该选项可以这样来划分: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而、以、之、于”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方法是: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窥镜自视”中“而”表修饰,“由是则生有不用也”中“而”表转折,但是的意思。B“皆以美于徐公”中“以”是认为的意思,“土砾凸者为丘”中“以”是把的意思。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于”是介词,在的意思,“冷光之乍出匣也”中“于”是从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邹忌八尺有余”中“修”是长的意思,“客之我者”中“美”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臣之妻臣”中“私”是偏爱的意思,“时时而进”中“间”是间或、偶然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孰”“美”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型,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却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祥子的这一变化,正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D.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4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小题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欲言(虽然) 皆朝齐(向)
B.意不足(还) 致亡灭(于是)
C.百姓得不安乐乎(怎么) 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过者(助词,的)
小题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小题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B.然上高此四人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 “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塞忠谏之路也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D.醒能述以文者
小题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小题4: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天下之所顺   以:         
(2)《传》称师在和不在众   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时不如地使其性行不随禄以堕
B.三里城,七里之郭吾,楚国小子也
C.环而攻之不胜早丧所天
D.,亦我所欲也此言天地和则万物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4: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小题5: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         ;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奉继母益(        )         (2)出其力(       )
(3)能过也(        )           (4)遂与异(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小题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