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12分)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①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②,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
【注】①豕:猪。 ②轭:牛拉东西时架在颈上的曲木。 ③服田:驾牲口耕田。 ④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服田必以牛”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何不试之以足
C.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D.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小题2:下列对文段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商於子尽管家贫,但他想尽办法劳作谋生,遇到取笑的人当然是“怒而弗应”。
B.本文寓意深刻,借宁毋的口吻,批评了当时一些“有激者”的错误做法。
C.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刺了治理国家不用贤人的社会现实。
D.这篇寓言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告诉读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不能固执己见。
小题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子矣             ②吾悯而
③子反怒而弗答      ④吾不知服田必以牛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2分)
⑵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①犯错 ②告诉  ③竟然 ④哪里,怎么
小题4:⑴(2分)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⑵(2分)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以”,找出“服田必以牛”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服田必以牛”中的“以”是用的意思。A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是认为的意思,B句“何不试之以足”中“以”是用的意思,意义和用法和“服田必以牛”相同。C句“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中“以”是凭借的意思,D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以”是来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分析题***要求,确定筛选信息的标准和方向,然后采取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句子,确定答案。ABD三个选项看起来,似乎正确,其实在准确阅读了整篇文言文之后,便可以知道该篇文言文的主题应该是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C选项“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刺了治理国家不用贤人的社会现实。”正提示了本文的主题。所以答案是C。
小题3:
试题分析:“子矣”中“过”是犯错误的意思,“吾悯而子”中“诏”是告诉的意思,“子反怒而弗答”中“乃”是竟然的意思,“吾不知服田必以牛”中“岂”是哪里,怎么的意思。特别要注意“乃”有三个意思,分别是于是、竟然、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这几个一词之义。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子、以、予、尤、者”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⑵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①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②,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文阅读】
义猴之墓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节选自《杏林集》)
【注释】①隅:角落。②圃:种园子的人。③适:女子出嫁。④掣:牵。⑤逸:逃跑。⑥颔:点头。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某山隅有一/老圃B.惟一女远适/他乡
C.每逢五必哭/祭D.未三月/而僵卧坟间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如是者五年                  (2)老者家壁立      
(3)姐之去                    (4)仍牢守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有哪些细节体现了义猴之“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华佗治病
陈寿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驻车前视。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有一郡守病,佗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货而不加治,无何弃,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佗。郡守子知之,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华佗:东汉末医学家,是“建安三神医”之一,医术高明。②蒜齑大酢:齑(jī):捣碎
的姜、蒜、韭菜等。酢,同“醋”。③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④县:同“悬”,悬挂。⑤差:这里指差
不多就能好。⑥使:使者。⑦瞋:同“嗔”。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之曰                                     (2)欲          
(3)无何弃去                                  (4)使勿逐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嗜食不得下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B.从取三升饮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C.佗为其人盛怒则差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D.乃多受货而不加治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小题4:华佗采用了哪些方法让郡守“瞋恚吐血而愈”的?(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 ①属(zhǔ):撰写。②翕(xī):聚集。③南:方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向南。
小题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无从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
(3)而以赴告同学者                 (3)颐既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孟绝学熙、元之际每假借藏书之家
B.河、洛之士翕然师益慕圣贤
C.颐加冠
D.四年颢死足肤皲裂不知
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而鬻②之。”复有来告私***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④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④伪:伪装。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4分)
A.复有来告私***牛者()B.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C.人包拯笑比黄河清()D.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小题3: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读下文回答下面的题目(8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A.自劳军(皇上,指汉文帝)军士吏甲,锐兵刃(通“披”)
B.天子先驱至(先行部队)于是天子乃按辔行(慢慢地)
C.军中将军令(听到)出军门(既然)
D.介胄之士不拜…(铠甲和头盔) 亚夫乃传言开门(营垒)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介胄B.已而细柳军
C.送杜少府任蜀州D.送孟浩然广陵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小题4:作者对周亚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