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相关问题。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绦(tāo):丝带。1.一、二两句中,诗...
题目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相关问题。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绦(tāo):丝带。
1.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嫩绿、柔美
2.把春风比作神奇的剪刀,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突出了春风给大地万物带来了活力。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相关问题。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绦(tāo):丝带。1.一、二两句中,诗】;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案,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阅读理解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1.历历:分明可数。2.汉阳:地名,今属武汉。3.鹦鹉洲:江中沙洲。4.乡关:故乡。
1.体会“空”的意味。 
 (1)“空余”的“空”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悠悠”的“空”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诗词的对偶的角度看,这首诗对偶最工整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方式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_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_______________。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句是诗的___________联,这是__________问句,“使人愁”,诗人的“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诗的第一句写出了春雨的特点,使我们联想起朱自清《春》中有关春雨的三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指出这首诗三、四两句与杜甫《春望》三四两句表现手法的共同之处,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