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名著名篇默写 > 默写(6分)(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默写(6分)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 杜甫在《望岳》中表明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是                     
(4)                      两句体现了陋室主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刘禹锡《陋室铭》)
答案
(1)欲辨已忘言 (2)不畏浮云遮望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解析

试题分析:4个小题, 3.4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根据提示,揣摩含义,写出相关诗句。其余2个小题都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小题1注意“辨”的写法。小题2注意“遮”的写法,小题3注意“绝”的写法。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核心考点
试题【默写(6分)(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主要考察你对名著名篇默写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我们学过孟子的文章,孟子认为人才是在□□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最后得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7分)
(1)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论语》)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王维《使至塞上》诗中表现塞外壮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突出表现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有表现在(地名)和三味书屋游戏、玩乐和读书的,有表达对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恩师的真挚怀念之情的。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好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出古代诗文原句  (12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②吊影分为千里雁,              。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③水是眼波横,             。欲问行人去那边? (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
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诗句是
:“           ,             。”
⑤泉水激石,         ,好鸟相鸣,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邹忌修八尺有余,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小题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文学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浒》是我国最早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朝末年的施耐庵。
B.《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该小说描写了以祥子为代表的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严酷现实。
C.《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中第三部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秘岛》。
D.《简·爱》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该书的主人公是罗切斯特。
小题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虽然那些可怜的人儿一桶桶地尽快供应我,可是火势太猛了也无济于事。我可以很容易地用上衣把火扑灭,可是一时慌张不曾带来,仅仅穿了皮背心跑来了。看来情形已毫无希望。如果不是我当时心眼特别活,忽然想起了一条妙计,这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免不了要烧成平地。……所以不到三分钟大火就熄灭了。
这段文字选自著名小说《         》中,在皇宫突起大火、救火困难时,“我”用                  方法很快将大火熄灭了,但是招致皇后的痛恨。从“我”危急时刻的灭火举动中,可以看出“我”                  的性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