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日本的明治维新 > 【纵观世界风云】(5分)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纵观世界风云】(5分)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二: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三:定居北京的加拿大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去一个中加合资的企业上班。
(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一战具有什么性质?当时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地点指哪里?(2分)
(2)一战后世界的格局形成了一大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1分)
(3)材料二是美国在二战后对社会主义推行的一种什么政策?(1分)
(4)材料三中琳达的生活与工作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
答案
(1)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巴尔干半岛。(各1分)(2)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1分)(3)冷战(1分)。(4)经济全球化(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表明德国要争夺殖民地和霸权,因此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掠夺战争。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被称为“欧洲火药桶”。
(2)一战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协约国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际上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付希腊、土耳其危机为由,在国会宣读咨文,声称希腊遭到“共产党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殒落”,不但将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地区,而且将给欧洲一些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他宣称:世界已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制”两个阵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极权政制”和任何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危害着英国的安全”;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他要求国会拨4亿美元,向希、土提供援助,同时派选文职和军事人员前往增援。杜鲁门的这项政策声明即“杜鲁门主义”。杜鲁门的咨文远不止是援助希、土的这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冷战”政策就是指以武力为后盾,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并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
(4)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流动,实现优化配置,并为此而逐步削减各种障碍和壁垒。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
核心考点
试题【【纵观世界风云】(5分)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主要考察你对日本的明治维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上述材料表达的信息不包括
A.改革的目的B.沙皇的矛盾心理
C.改革可能会不彻底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道路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焕发了生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文明开化”一词为某国人津津乐道。下列与此对应的事件是
A.俄国1861年改革B.美国内战
C.明治维新D.法国大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硝烟弥漫的两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战争是残酷的,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材料二:2010年5月9日,俄罗斯隆重举行纪念反法西斯侵略取得胜利65周年庆典。以下是《人民日报》的有关报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从血火博***的欧洲战场,到诸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击法西斯侵略……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军民……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兵力……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绞肉机”指哪次战役?(1分)
(2)依据材料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正义的力量为了团结在一起共同签署了什么宣言?(1分)导致战争从血火搏***的欧洲战场扩大到诸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性战役。(1分)
(3)依据材料二写出在亚洲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及其指挥者。(2分)
(4)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世界已跨入新世纪,可天下并不太平。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