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黄海大战 > (12分)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2分)。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1分)
材料二:
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4分)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2分)
(4)请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分)
答案

(1)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公车上书)。(1分)
(2)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4分)
(3)因为侵华日军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2分)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分)
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1分,答出以下任意一点即可,观点正确,意思相近也可得分)
①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②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③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④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⑤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命运转折点”即前后历史发展有何区别。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之前进行的洋务运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不得不继续寻找新的救国途径。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民族意识觉醒,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回答第(2)问,要注意审题,“ 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铁路遭到破坏为由,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军再次制造事端,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开始。第(3)问,“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中死难的三十多万同胞。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之后的六周之内,日军屠***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犯下滔天罪行。第(4)问,注意一定要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这是得分的关键点。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原因,适当发挥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主要考察你对黄海大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2年9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第67届联大发表讲话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1894年日本通过发动战争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钓鱼岛割让给日本。”这里的战争和条约指的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马关条约》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开始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1分)
材料一: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在达到其他东方国家当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之后,日本这时便迫使朝鲜接受一些内容不十分明确的要求,而中国也声称对朝鲜拥有宗主权。两支军队发生冲突,l894年8月,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l895年4月,北京被迫接受了《马关条约》。条约的条款要求中国赔款,承认朝鲜独立,割让一些领土给日本。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材料二: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l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略微上升到l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1871年德国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材料三:2014年3月8目,外交部长王毅谈中日关系时强调“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l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1)材料一、材料二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的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日本能够战胜当时的中国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次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产生的恶劣影响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一、二,日本与德国极力扩张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4)“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1894”,我国发出这一强音彰显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和勇气。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发出这一强音的“底气”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中日关系B.中美关系
C.美日关系D.英美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