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英《南京条约》 > 阅读下列材料:(每小题2分,共6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请回答:(1)材料中的名言是谁说的?(2)他“利国家”的最主要事迹是什么?意义如何?(3...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每小题2分,共6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请回答:
(1)材料中的名言是谁说的?
(2)他“利国家”的最主要事迹是什么?意义如何?
(3)请根据这件事对他作出准确的评价。
答案
(1)林则徐。
(2)虎门销烟(或领导禁烟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或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3)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解析

试题分析:(1)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壬寅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2)1839年6月是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
(3)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他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联系性。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每小题2分,共6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请回答:(1)材料中的名言是谁说的?(2)他“利国家”的最主要事迹是什么?意义如何?(3】;主要考察你对中英《南京条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历史文献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中说:从19世纪中叶起,近代中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处于随时亡国的危险之中。这一历程开始于: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让土地B.支付赔款C.开放口岸D.开设工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带来了哪些危害
A.清政府财政收入增加B.人民身心健康受到摧残
C.官吏更加腐败D.军队战斗力减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身居香港的一位中国人,从前是给清政府交税,后来改向英国交税,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下列哪一个条约签定后开始的                                    (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第一次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沉睡的封建帝国中,一部分人开始醒来,“开眼看世界”,看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使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根据上面材料回答问题题: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指:      (           )
A.林则徐B.魏源C.孙中山D.康有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