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闭关锁国 >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材料三 此辈(注:指华侨和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
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三 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限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之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材料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这是一种什么政策?(4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9分)
(3)这种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请结合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
(1)闭关锁国政策(4分)
(2)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盲目自大,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无需通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9分)
(3)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逐渐落后西方,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5分)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材料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这是一种闭关锁国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盲目自大,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无需通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逐渐落后西方。认识: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材料三 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主要考察你对闭关锁国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玉米、甘薯,今天这些大家都熟悉的高产粮食作物其实是从外国传入的。这些农作物传入中国是在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A.广州B.上海C.南京D.武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后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
(2)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4分)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为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乾盛世”是指
A.康熙帝统治时期B.康熙和乾隆时期
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时期D.整个清朝前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C.鄙薄科学技术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